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2)06-0030-07 1898年至1930年,英国强租威海卫长达32年。关于英租时期的威海卫,从其被占领到收回,一直有很多讨论。这其中既有当时的报刊介绍、时人评论,也有英国人在统治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字材料,不过这些讨论更多属于资料范畴,而非研究成果。①英租威海卫研究,除1930年威海卫回归时涌现出部分作品及海外的零星成果之外,长期处于沉寂状态。直到1998-2002年,威海市档案馆派人三赴英伦,将藏在英国国家档案馆的部分英租威海卫档案复印回国之后,该研究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成果涉及总体研究、租占交还、英国统治等诸方面。本文试图对既有成果进行分类介绍,并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以期能够站在先贤的肩膀之上,推进其更深入的研究。 一、总体研究 关于英租威海卫总体研究的最早成果是庄士敦(R.F.Johnston)的《狮与龙相遇华北:英国租借时期的威海卫》(Lion and Dragon in Northern China:Weihaiwei),该书出版于1910年。[1]庄士敦曾先后担任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政府秘书、正华务司、行政长官,在威海卫居住生活长达16年。他精通中文,利用其身份优势并参考大量地方志,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威海卫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也记录了英国的统治并预测了威海卫及中国的未来发展。② 朱世全编著的《威海问题》是一本关于英租威海卫的资料性著作,也是第一本关于英租威海卫的中文专著。[2]朱世全时任南京国民政府筹办接收威海卫事宜办事处调查主任,后任威海卫管理公署秘书科长,因此有接触相关资料的便利条件。该书分为“租借及收回之经过”、“英国管理时期之地方情形”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英租过程、收回理由及过程等,下编包括政府组织、人口风土、财政金融、商业物产、教育、交通港务、公安、司法、工务卫生与地产等内容。书中包含大量资料、表格、数据,详尽准确,可以作为资料使用。 较早展开英租威海卫史研究的是国外学者。旅美英籍学者帕梅拉·艾特威尔(Pamela Atwell)于1985年出版的《英国统治者与中国改革者:英租威海卫及归还始末(1898-1930)》(British mandarins and Chinese reformers:the British administration of Weihaiwei(1898-1930)and the territory' s return to Chinese rule)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英租威海卫研究专著。[3]她首次系统运用了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大批英租威海卫档案史料,论述了英国租占及归还威海卫的概况,叙述了1898-1930年英国在威海卫的统治,并且对中国收回威海卫后的统治与英国人的统治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的改革者较为激进。威海档案馆曾将该书译出,仅限内部交流使用。美国学者克拉伦斯·B·戴维斯(Clarence B.Davis)与罗伯特·J·高尔(Robert J.Gowen)的论文《英国人在威海:帝国非理性之例研究》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英租威海卫。该文认为1898年英国决策者无明确理由占领威海卫、其后30年拒绝归还是一种非理性举动,以此为例表明帝国非理性现象在20世纪早期的英国政府内部非常流行,这种非理性动机成为大多数帝国确立其政治经济政策的刺激力量。[4] 威海当地人士的研究成果也较为可观。威海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的《威海文史资料》第一辑、第三辑、第六辑、第十辑(《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专辑)中收录了关于英租时期威海卫的文章19篇,[5]包括前人文章、学者论文、当事人回忆等,内容涉及威海卫的租占归还、英人统治、民众反应、社会生活等等,系国内较早研究英租威海卫的一批论文。因部分作者为该时代的亲历者,所以文章具有重要价值。威海市档案馆利用英文资料编撰的《米字旗下的威海卫》一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档案史料与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英租时期威海卫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原委,直观而详实地呈现出该时期威海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6]2005年,张建国、张军勇编撰的英文版出版,相较中文版,英文版添加了注释,增加了文本内容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书后附有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说明,利用更为方便。威海民间研究者梁月昌著有《英舰驶进刘公岛——英租威海卫解读》一书。[7]该书属于通俗读物.但作者曾历时十几年,做了大量英租威海卫时期的口述史料,在这一意义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此外,吴霭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第五篇“威海卫问题”中对英租威海卫的过程、英国治理下的威海卫形势、兵力、警察、行政、财政、户口、教育、交通、商业、收回进行了探讨;[8]王守中、郭大松在《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中有对英国租占威海卫始末以及英国统治下威海卫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介绍;[9]郭志强曾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威海卫(1898-1930)》为题撰写出硕士论文;[10]《威海市志》也有相关记载。[11] 综观目前英租威海卫史的总体研究,其特点有二:一是多为梳理英租威海的来龙去脉与英国统治情况,脉络与史实已较为清晰;二是研究者涵盖古今中外,利用的资料非常丰富,时人记述、中外文史料、口述史料都囊括其中。这是其特点,也是优点。不过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二是缺乏从不同角度系统考察该时期历史的著作,例如从中英关系史、社会史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二、威海卫的租借及交收研究 威海卫的租借及交还是英租威海卫史的研究重点,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属于英租威海卫研究中较为成熟的领域,下面选择价值较高的成果进行介绍。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首任威海卫行政管理专员徐祖善编有《威海收回周年纪念·敬告地方父老书》[12]与《威海卫筹收、接管、行政工作报告书》[13]两书。前书介绍了威海卫收回后一年的经济、实业、财政、民政、社会风气情况,其后附有财政收支及公共事业报告表8幅;后书对威海卫租借和筹收之经过、英管时代地方情形之调查、筹收情节及礼节等有所介绍。威海卫接收专使王家桢在《收回威海卫英租地历见记》一文中简单介绍了自己接收威海卫时的见闻,其描述较为直观。因为作者的当事人身份,这些著作拥有较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