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秘密社会的研究从20世纪初已经开始,进入80年代后开始进入社会史、政治史研究的主流,优秀成果纷呈,①开拓了一些新的领域,同时整理出版了一些原始资料,所有这些均为进入21世纪的相关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研究的最主要的成果当推200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谭松林主编的《中国秘密社会丛书》。②该丛书共有七卷,由十多位作者历时十载方告完成。 由秦宝琦和谭松林撰写的第一卷《总论》论述了中国秘密社会的起源、社会功能及历史作用,回答了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的定位问题,如秘密教门究竟应该定位为“宗教团体”还是定位为“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从其发展趋势来看究竟是必然发展成为正宗宗教,还是作为民间秘密结社必然走向衰亡?秘密会党究竟是清初明朝遗老为了恢复明朝统治而创立的“反满”团体,还是下层群众为了互助抗暴而结成的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究竟是代表下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革命组织”,还是下层社会中一部分具有反抗思想的人为了达到自己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创立的原始形式的落后组织?两者在历史上起过何种作用,产生过哪些影响?历代政权对于秘密社会采取过哪些治理措施?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措施等。由连立昌、秦宝琦撰写的第二卷《元明教门》,因未涉及近代,故在此不予评论。 由曹新宇、宋军和鲍齐撰写的第三卷《清代教门》指出,清代是秘密教门充分发展的时期,不仅名目繁多,信徒剧增,而且有些是新出现的,如八卦教九宫道、在理教、大刀会等。其中第八章到第十三章属于晚清范围。③作者认为在晚清,随着民主革命的兴起,秘密教门逐渐开始向会道门转化。 由欧阳恩良和潮龙起撰写的第四卷《清代会党》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秘密会党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第三章第二节哥老会的初步发展,已经在讨论哥老会与近代湘军的关系问题了,第五章第三节到第六节以及第六章到第八章完全属于晚清范围。④作者认为,清代是秘密会党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咸同年间粮船水手中的罗教信徒正式形成了青帮。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急剧分化,除少数会党首领接受革命党人的引导,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外,大多数会党仍然从事打家劫舍或杀人越货的活动,有些还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开始向黑社会转化。 由陆仲伟撰写的第五卷《民国会道门》探讨和论述了民国有关会道门的一些基本情况,诸如其组织内幕、戒规、活动以及发展演变过程,勾画了这一时期会道门活动全貌的一个轮廓。作者认为民国年间秘密教门已转化为会道门。民国初年,秘密教门仍坚持维护和要求复辟君主专制,反对共和政体,许多教门首领还与清朝遗老的宗社党相勾结,企图推翻民国政府,复辟清朝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教门首领们又大肆诋毁民主与科学,宣扬迷信和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并且迎合失意军阀官僚的需求,宣扬坐功运气可成仙成佛等迷信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会道门头子又与日本侵略势力相勾结,充当汉奸。解放战争时期,会道门头子与国民党特务相勾结,反对人民革命。作者还说“尽管有些会道门,如红卍字会、万国道德会等,曾以兴办义学、赈灾、施诊等举动装饰门面,以救苦济难的假象欺骗群众。但是,说到底……他们无一例外地是为了吸引信徒,蒙骗群众,达到其敛财或者某种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如此说来,会道门举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意义一点都不存在了。 由邵雍撰写的第六卷《民国帮会》揭示了帮会向黑社会转化的历程。民国时期的秘密会党,大多演化为黑社会,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许多帮会首领成了军阀或外国侵略势力的鹰犬,有些本身就成了军阀、官僚,后来又与国民党相勾结反对共产党,一些帮会头子成了国民党的“党国要人”,大多数帮会组织变成了黑社会。 由谭松林、彭邦富主编的第七卷由《当代会道门》与《当代黑社会组织》上下两编构成,其基本内容是新中国建立后会道门、邪教和黑社会的犯罪活动及人民政府对它们的取缔与打击。 《中国秘密社会丛书》作者们以经过鉴别的、真实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将秘密社会放在中国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秘密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它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总结出秘密社会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究了历代中央和地方政权对待秘密社会的政策的利弊得失,为今天解决秘密社会问题提供翔实的历史依据和借鉴。 2011年11月中国致公出版社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了由刘平主编的《洪门与辛亥革命丛书》。按照主编的初衷,是要“从致公党角度,比较完整地梳理‘洪门的历史’、‘洪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这两条线索”。最后形成了四本书,分别是李恭忠、黄云龙的《发现底层:孙中山与清末会党起义》、孙昉、刘旭华的《海外洪门与辛亥革命外一种:辛亥革命时期洪门人物传稿》、孙昉的《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与欧阳恩良的《西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刘平教授介绍丛书作者们的贡献在于:“其一,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辛亥革命,把以往人们忽略的东西清理出来。……其二,辛亥革命史研究还存在薄弱之处(最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诸多论著往往沦为应景之作),必须加以深化、细化,有新观点,有新成就。其三,这套丛书在突出会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强调洪门自身引以为骄傲的一段历史时,也对其在曲折经历中产生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可以知往鉴来。” 《发现底层:孙中山与清末会党起义》重点描述了“由会党首领及其部众冲锋陷阵在前”的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自立军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与1907-1908年粤桂滇大起义。该书所探讨的问题是,作为新式知识分子的革命者与作为传统抗争因素的会党是出于什么原因结合在一起?革命者是如何看待会党作用、怎样发动会党参与革命的?会党又如何回应革命者的宣传动员?作为主要支持力量的会党对革命的发起和推进有什么影响?下层群体经由会党这一媒介参与革命是否找到了自我解放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