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以来古典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用典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鲍沁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Email:qxbao@zafu.edu.cn,浙江省临安市环城北路88号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临安 311300);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原文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从飞来峰的用典文化出发,探讨了园林叠山中作为解释学依据而出现飞来峰意象的由来。对明清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用典进行分析和考察,指出这些用典的意义不仅在于营造园林假山本身,也是造园者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在研究古典园林叠山时需要重视飞来峰用典,其背后复杂的文化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TU-098.4;TU98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12)-04-0066-05

      中国古代的哲学与美学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体现解释学精神实质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包括园林、诗歌、绘画在内的大量文艺创作,并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自宋代以来,“飞来峰”用典即成为园林叠山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关于园林艺术中的解释学,庄岳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各种园林解释学的用典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并对中国古代园林中的解释学用典进行了详细整理,如关于园林理水用典的“沧浪”“曲水流觞”“濠濮间”等[1]。在园林用典中常常提及的“曲水流觞”景点的内容、形式和意趣逐渐固定,成为古典园林的重要程式化景观之一,并随文化交流传到了日、韩两国[2]。在以往对造园叠山用典的总结中,“山石”和“石”包含了“蓬莱”“须弥”“狮子”“丘壑”“云蚰”等,却少了“飞来峰”意象这一非常重要的用典。

      一、飞来峰的用典文化

      (一)飞来峰用典的由来

      飞来峰的“飞来”作为一种解释学依据,其用典多用于自然山体的命名,指山峰之奇特和周围山林不一样,是常见的用典。林正秋先生指出,“关于飞来峰之名,我国同名的有很多,也各有不同传说,容易混淆”[3]。

      关于灵隐飞来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地理学家顾野王(519-581)所撰《舆地志》,其载“晋咸和元年(326),西天僧慧理,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邪。因挂锡造灵隐寺,号其峰曰飞来”[4]。灵隐飞来峰的原型是印度的灵鹫山,东晋远赴印度的僧人法显所著《佛国记》称此山“其山峰秀端严”[5]。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描绘印度灵鹫山风景是“孤标特起”[6],与杭州灵隐飞来峰山体特点多有类似,也难怪来自印度的和尚慧理会认为灵隐飞来峰是从印度飞来的。

      关于飞来峰的用典,清代学者孙治考证灵隐飞来峰的传说,在《飞来峰从巫山来辨》一文中指出各地山体命名的飞来峰用典,“有人指为越王时自巫山飞来,谬也”。并进一步指出:“会稽阳明洞有飞来石,龟山一名飞来山,金华山宝掌洞有飞来峰,苏州天平山有飞来峰,广东罗浮山有飞来峰,福建汀州府有飞来石,福州府升山一名飞来山,潜山有飞来峰,赣州兴国县有飞来佛,广东中宿峡有飞来寺,於潜县有飞来桥,岝崿山名飞来山。”[7] 而现代地质学用语也借用了飞来峰用典作为学术专有名词,把外来岩块称之为“飞来峰”,最早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定名。20世纪我国也发现多处外来岩块,皆定名为“飞来峰”,如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飞来峰等。

      (二)园林中的飞来峰用典

      关于园林中飞来峰的用典,刘庭风曾指出:“园林地处城市之中,故在园中筑山以借园外之景,取名飞来峰,源于杭州灵隐的飞来峰。”[8]在南宋皇城大内后苑和德寿宫这两座重要的皇家园林中的假山堆叠都与灵隐飞来峰有渊源,其在叠山的形象和风格上对飞来峰进行了模仿。

      据《武林旧事》所载:“禁中及德寿宫皆有大龙池、万岁山,拟西湖冷泉、飞来峰。若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外间可拟。”[9]灵隐飞来峰就在杭州城郊,皇帝一天之内就可多次游赏。可是南宋皇室并不满足于只是游赏,还要在皇家园林中重复模仿、再现灵隐飞来峰之景,可见宋室皇族对于飞来峰意象的偏爱。“宋代皇家园林比起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少皇家气派,而更多接近民间私家园林。”[10] 这种现象在南宋更为明显。其他时代的皇家园林多少包含帝王雄心,内容富有九州、四海、万物,以及蓬莱三岛等神仙境界,相比而言,南宋却独爱杭州西湖、灵隐飞来峰景色,并多次仿建。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园林之功能性的考虑,因杭州夏天炎热漫长,南宋皇家仿建灵隐飞来峰就是为了营造一种避暑、纳凉、观景的园林空间。宋代之后,飞来峰就在明清园林叠山中多次出现,成为重要的古典园林解释学用典之一。名为飞来峰的园林叠山用典也逐渐从模仿灵隐飞来峰异化为园主表达自身情感和造园思想的重要方式。

      二、明清古典园林叠山中的飞来峰意象赏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飞来峰意象对古典园林叠山的影响,本文整理收录了多座在明清时期有飞来峰用典的古典园林。这些名为飞来峰的假山都是作为园林庭院平地叠山的解释学依据而出现,用以说明庭院堆叠假山的来源解释。通过对这些园林叠山的赏析和解读,以探讨古典园林中飞来峰意象的各种类型。

      (一)杭州胡雪岩故居芝园

      清末胡雪岩在杭州的故居“芝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元宝街18号,园内现存的大假山乃是太湖石所叠,是一座以杭州灵隐飞来峰为模仿对象的叠山作品(见图1)。芝园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建造历时3年,于光绪元年(1875)完工。胡雪岩故居是清代江浙富商居住建筑的典范,代表了杭州晚清时期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也是杭州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

      

      清末日本出版的《胡雪岩外传》详细记述了芝园设计师尹芝的构思和创意过程,对研究杭州地方造园如何模仿灵隐飞来峰叠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初胡雪岩对园林的建造并不满意,请来当时北京城王府园林的匠人尹芝。尹芝在“自己一面先绘起图来费了许多心血,绘了四五种图式终合不得这位富翁心愿……”[11]之后,为了构思如何堆叠满意的假山,便“暗暗点首,即日便带了家僮袱被,买舟直抵飞来峰。借云林寺暂时安榻,每日向前山后洞搜奇探胜。至晚回寺,便参以心境绘成一片奇山怪壑的图样心里颇为得意……已绘成一图在”[11]。尹芝为了寻找堆叠假山的灵感,在灵隐飞来峰住了好几天,甚至在飞来峰前完成假山的设计手稿。园主胡雪岩对尹芝设计的假山手稿颇为满意,“雪岩看了大喜,说:‘果然能照此造成,真是移湖山大观于几席间矣’”[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