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2)06-0103-06 时尚是时间的游戏。 但是,时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多么久远的历史。按照鲍德里亚的说法,时尚是和文艺复兴一起出现的①。因为在这个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和旧贵族阶层的衰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剧变。其结果是,贵族的种姓制和与之伴随的特权符号已经丧失了过去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封闭性,所有代表贵族地位的符号,倏忽之间,变成了新兴贵族阶级竞相仿造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鲍德里亚断言,仿造和时尚在文艺复兴同时出现的原因。 在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不仅在服饰和一般生活方式上(例如假牙)仿造贵族风格(贵族时尚),而且在建筑上模仿更古的贵族乃至帝王宫殿风格。 可以说,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包括雕塑)活动,就是一场模仿古希腊罗马建筑的时尚活动。但这一活动实际上包含了三种既具相似性又颇具差异性的方面: 第一是摹古以创新的时尚。这一种时尚,主要是在建筑的形制、整体风格上彻底地去哥特化,去直高性,去神圣性,从而对古希腊罗马风格进行严格的模仿,同时在建筑中输入一种世俗性和人文性。在终结一种旧风尚的同时,开创一种新时尚。在这一方面,圣马可广场可称为最经典的例子。 第二种是更具有当代性的科技时尚。建筑的发展不仅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也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建筑的结构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筑材料科技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仿大理石的出现。天然大理石本来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特定的符号,人造大理石的出现,为这一符号的交换和流动提供了便利。鲍德里亚曾经激动地欢呼:“这是世俗造物主抱负,即把任何自然转变为唯一的、戏剧性的实体,以此作为资产阶级价值符号下的同一社会性,超越各种各样的血统、等级和种姓。仿大理石是一切人造符号辉煌的民主,是戏剧和时尚的顶峰,它表达的是新阶级粉碎符号的专有权之后,完成任何事情的可能性。”②鲍德里亚不仅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尚先驱们在用新材料(仿大理石)模仿古典建筑时体现出来的科技智慧,同时也提示了时尚冲动背后的民主和解放意味。 第三是具有当代性的文化时尚。一般人认为,建筑主要是一种与艺术和审美相关的物质性的,或者说经济性的活动,它至多只是在审美或艺术趣味方面与时代的思潮发生关联。但是,至少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而言,情况远不止于此。 文艺复兴是一个大概念,在建筑领域,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以西班牙和意大利(英法的情况大为不同)为例,主要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变革,或者说时尚的交替,第一次变革,是取代哥特风格的文艺复兴风格(或者说古典主义风格);第二次,是取代文艺复兴风格的巴洛克风格;第三次是取代巴洛克的洛可可风格。 在文艺复兴后期,当新材料和新工艺——例如仿大理石,水晶吊灯——被大量运用于建筑之中的时候,尤其是当打破和谐和对称的线脚、断面以及涡卷被大量运用于建筑立面的时候,一种新的时尚就开始粉墨登场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洛克。但是,巴洛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说,不是像一般人所误解的那样,仅仅是缘于建筑本身或美学本身的变革动因。事实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来自宗教内部的迫切需要,来自于天主教改革(即著名的“反宗教运动”)的迫切需要。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发起的天主教改革,急切地需要重新树立天主教的权威,塑造教会的新形象。在经过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宗教改革的话语实践和体制实践之后,改革家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更具有直接的视觉冲击力的教堂上。于是一种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更具有运动感,更富有宗教幻觉效果和戏剧效果的建筑风格就应运而生了。
图1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图2 波洛米尼圣卡罗教堂 巴洛克教堂建筑通过把建筑的眩晕效果推向极致,在教堂空间与氛围中释放出一种穿越世俗灵魂的魔力,这使得罗马教皇一统天下宗教的宏大抱负找到了美学的支撑。像哥特教堂一样,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反抗和变革之后,建筑美学再度回到了宗教的怀抱。 但是,当巴洛克发展到中后期,变成了跨越包括建筑、雕塑、绘画乃至音乐……整个艺术领域的时尚之后,它就真的变成了一种自主的美学运动,甚至是充满血腥、暴力、性的文化了。 这大概可以说是时尚和建筑的第一轮邂逅。 差异是时尚的原因,也是它的效果。 时尚本来就是一种分类学。时尚要使自身从大众之中分出,从而变成一个具有差异性的他者。当它真正实现了他者的宏愿之时,也就是实现了它的差异效果之时。 但是,时尚绝对不是消费社会或符号社会的隐士,绝不会让自己在喧嚣的尘世间隐没(当然,隐士其实也不是真正要隐没)。它的策略是用差异来诱惑,来驾驭,甚至来奴役所有愿意为差异殉情的牺牲者。它需要表演,需要流行,更需要大量的跟风的乌合之众。 时尚是差异意识和差异形式的先占者。惟其擅先占之名,挟先占之威,方可掌流行之道,控时尚之势,在速朽、多变的时尚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