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依尔·涅斯捷洛夫(Нестеров,M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1862-1942)在俄罗斯绘画史上具有多重身份,他是宗教画家、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在十月革命前,他主要作为一名宗教画家从事创作,他以自己的两幅宗教题材作品走入艺术圈:《隐士》(1888-1889)和《少年瓦尔瓦洛梅的遇见》(1890),这是令他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作品,也是他众多宗教作品中最具才气和个人想法的作品,得到了收藏家巴维尔·特列恰科夫(Tретьяков,Павел Mихаилович,1832-1898,俄罗斯19世纪最著名的收藏家、艺术赞助人)的喜爱和收藏。之后,他一直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一生中约有22年从事宗教题材绘画,直到十月革命之后才转向了其他的方向。 涅斯捷洛夫的宗教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出生在乌法市的一个传统、保守的宗教家庭里,家境殷实,涅斯捷洛夫是家里唯一剩下的男孩子(其他的都因病去世),受到了父母的良好教育。他的母亲是异常虔诚的教徒,他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少年时期,涅斯捷洛夫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在那里瓦西里·别洛夫(Перов,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1833-1882,巡回展览画派画家,画派的奠基人)给了他最大的影响,别洛夫的艺术在造型和色彩上并不突出,但是他的作品能够穿透人的心灵。一年后涅斯捷洛夫慕名转入彼得堡皇家艺术学院,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里传统教学的墨守成规,他不喜欢契斯恰科夫的教学方法,也反对巡回画派的停滞不前,他认为其中充斥了太多的物质主义、实证主义和现实主义色彩。与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想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为此,他寻找到新的艺术语言,力图使线条、形式和色彩服从于它们的装饰节奏,同时,他没有完全与现实主义决裂,逐渐靠近了象征主义。很快涅斯捷洛夫回到了莫斯科,但此时别洛夫已病入膏肓。 19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环境使一大批画家走上了宗教绘画的道路,亚历山大三世此时开始加强帝国的强权统治,在他的要求下,提出了“东正教,强权,民族性”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策以加强对人们思想的辖制,知识分子阶层纷纷远离政治生活,或与强权妥协。斯拉夫派思想在社会的思想潮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艺术生活中,他们强调对古罗斯宗教绘画的回归。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对僧侣和隐居生活的描写大量出现在巡回画展上,以现实题材闻名的画家如普基廖夫、米索耶多夫等在80年代纷纷转向了对古风的研究和宗教题材绘画。斯拉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这个题材的绘画持有肯定的态度,霍米亚科夫指出,“新的艺术高峰只能在信仰和宗教感悟之上完成”,“所有的历史阶段,所有的民族,他只有信仰什么,热爱什么,有某种宗教,某种理想,他才能把自己融入到艺术表现中去”。[1]1886年,年轻妻子的去世第一次真正引起了涅斯捷洛夫心中的强烈震动,在莫大的痛苦中,他更投入地去宗教中寻找精神支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1888年夏天涅斯捷洛夫产生了创作《隐士》的念头,此时他接触到了住在阿布拉姆采沃(注:位于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庄园,19世纪后期属于大工业资本家、艺术赞助人萨瓦·马蒙托夫,之前为阿克萨科夫家族所有,这里是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地,有俄罗斯的“巴比松”之称)的一群出色的艺术家: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波连诺夫等人。谢洛夫的《少女与桃》给了他很大影响,他很欣赏这种用印象主义的方法画出的作品,认为列宾和瓦斯涅佐夫的作品与它相比显得过于呆板,但他喜欢瓦斯涅佐夫为这个庄园的教堂所作的《圣母与圣子》和《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同时,瓦斯涅佐夫为基辅的弗拉基米尔教堂作的壁画越来越吸引他的注意。1889年涅斯捷洛夫完成了《隐士》(图1)并送交第十七届巡回画展,在展出之前,它就被特列恰科夫看中并收藏了,这对刚踏入艺术圈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誉。《隐士》最终确定了涅斯捷洛夫的创作道路,在这幅画中他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信念,这个形象符合他内心隐秘的思想和感情。在青年时代,涅斯捷洛夫曾在别洛夫的影响下画那种充满了嘲讽意味的现实主义作品,之后又涉足过历史题材,但巡回画派这种激进和民主的意识并不能完全覆盖他的想法,在本质上他不属于早期巡回画派的风格,在作品中他始终寻找一种角色:他们是远离周围世界的矛盾和斗争的,过着简单、悠闲的生活的人。在19世纪末的俄罗斯仍然有许多虔信的东正教徒,他们喜欢隐居生活,逃避现实世界中的纷争,在静修中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涅斯捷洛夫所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隐士》中,涅斯捷洛夫把俄罗斯北方秋天的风景与这个自得其乐的老人放在一起,远离了巡回画派所突出的社会性,迈进了宗教氛围中,但从创作方法来看,他没有割断与现实主义的联系。 1889年5月,涅斯捷洛夫赴欧洲旅行,佛罗伦萨和米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绘画给他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拉斐尔、菲利普·利皮和波提切利的作品令他格外感动,他认为《西斯廷圣母》在宗教意义上要比后两位画家的稍逊一筹,但在构图上更有艺术性。同年,涅斯捷洛夫开始对《少年瓦尔瓦洛梅的遇见》进行构思。瓦尔瓦洛梅是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没有成为修士之前起的名字,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是古罗斯的重要活动家,圣三一谢尔盖修道院的奠基人,他在14世纪反对塔塔尔人入侵的正义战争中起到了重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这座修道院位于莫斯科北部约70公里处,史料记载,战争前夕德米特里·顿斯科依(Дмитрий Донской,1350-1389,莫斯科大公,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领导了库利科沃战役,成功地抵抗了蒙古人的入侵)曾来到这座修道院,接受了谢尔盖的祝福和他赠送的两名英勇的士兵。这座修道院直到17世纪一直在俄罗斯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传说,它建立在瓦尔瓦洛梅遇见神迹的地方。故事里这样说:少年有一次去寻找丢失的马匹而走到了离家很远的一片树林中,寻找之时,他面前忽然出现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老修士,瓦尔瓦洛梅感到很惊讶,于是向他求教如何能学好识字。这幅画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