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书写与计算机

——由汉字书写的衰退所想到的

作 者:
黄惇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书法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问题的提出

      大工业生产给社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这就是现代化文明,但却毁灭了许多手艺为人类带来的传统文明。人们由于食品安全危及自身健康,才开始反思发达的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竟如此巨大。小汽车与摩托车成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可尚未使人们警惕人类腿功能的衰退。近十几年来,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不仅使传统的邮政业迅速衰落,也使得人们日常的书写被所谓无纸化办公所取代。键盘敲击得越来越快,而字却写得越来越难看,故不仅青少年即使中老年人也常常因书写甚少而提笔忘字。疏于书写的结果,导致网络上错别字连篇。书法是以人们日常书写汉字为生态依托的艺术,倘若中国人日常书写汉字的生态遭到破坏,那么就如同鸟类失去树林,庄稼失去水源,书法的生命也必然在未来受到严重的挑战。

      一、书法在中国艺术中占有怎样的重要位置

      汉字,无疑是世界文字中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文字。20世纪初,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国强国,为了使一个落后贫穷、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文明古国重新站立起来,主张打倒方块字,实现拼音化,企图把汉字纳入拉丁语的系统,他们甚至认为中国一切落后的根源便是汉字。这些激进的鼓吹者包括许多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坛领袖,如瞿秋白、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瞿秋白曾言“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新中国的文字革命,就是要完全废除汉字和文言”。鲁迅认为:“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积穷积弱的国力,使得这些文化精英在所谓汉字革命的思潮中,喊出了毁灭中国文化根基的口号。然而与激烈语言相反,他们之中却没有一位放弃手中的毛笔,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出色的书法家。这一矛盾现象说明,他们都有着热爱中国书法的内心世界,因为书法的魅力和中国人拿筷子吃饭的久远文明一样,与生俱来,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的。

      一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已经证明,实现拼音化把汉字改造成拉丁语系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样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如果全盘西化把汉字拉丁化,其结果便彻底毁灭了中国的文化,也将彻底毁灭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出将汉字改造成拼音的激进者,只是利用汉字音节的特征加以改造,以期达到拉丁化的目的,却全然不顾汉字的音、形、义相生相发的全部内涵,当时的人更不知方块形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文字中信息量最大、最丰富的文字。当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原来汉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编入数码程序。因而计算机一旦译码汉字,便出现了许多种输入法,嘉惠于汉字的传播。为此,我们似乎应该感谢计算机,因为计算机让中国人也让全世界认识到汉字不是落后的标本,而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伟大文明,是世界文字中最先进的文字。正因此,今天汉字在世界上的传播,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在打倒汉字的思潮出现之前的一百多年,历史的发展则完全相反,那正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高峰期,中国历史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正是在这一时期获得的。文字学家自古以来讨论的多是汉字的音、形、义,清代乾嘉学派关于小学的研究,更是解读音、形、义的学术高潮。不过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他们不研究汉字之美,在历史上无论是史籀还是李斯、赵高;无论许慎还是李阳冰、徐铉兄弟;也无论是乾嘉学派中的段玉裁、桂馥,没有一位不是杰出的书法家,因为他们在研究音、形、义的同时,都知道用美来书写汉字。因此合起来我们可以用音、形、义、美四个字概括汉字的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先民们利用这些特征,以汉字音律美为基础,才产生了中国的诗歌艺术;以汉字各阶段书体演变的字形和用笔之美为基础,才产生了中国的书法与篆刻艺术,而后者更是汉字特有的艺术。

      中国人早在上古时代就注意写字的教育,至于有关书法艺术的理论(书论)远早于文论、画论、诗论。历史上的书论蔚为大观,通晓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专家都知道,书论亦是中国艺术理论中最富哲理的部分,在其他艺术理论中,常常可以看到书论的广泛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文化精英还是初识汉字的平民,没有一位不曾受到过汉字书写之美的教育。关于书法之美给中国人带来了怎样的美的教育和训练,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曾有精辟的阐述: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这篇文章因为是写给西方人读的。所以使用了西方人可以接受的词汇,文章中所指的“线条”,即书法中的“点画”和“笔画”。“形体”,在书法上称之为“间架”或“字形”。文章中提到的许多关于美的术语,确是中国人通过书法而感悟到的对艺术的各种认识。林语堂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艺术的自豪感,今天读来,我们仍能产生由衷的敬佩。

      著名画家傅抱石也曾经说道:

      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和中国一切的艺术可以说绝了姻缘。中国文字为“线”组成,它的结体,无论笔画繁简,篆隶或其他书体,都可在一个方形的范围内保持非常调和而镇静的美的平衡。这是和别的民族的文字不同的地方。试参观一次中国的印刷工厂,一粒一粒大小相同的铅字,这便是中国艺术的原子。中国人在相同大小的范围上面,凝视静观,可以透过与生俱来的欣赏力而对这不同的笔画发生无限的境界、无限的趣味、无限的新意。中国一切的艺术差不多都是沿这个方式进展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