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产力的哲学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秀文 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黄德良 中国纺织大学社科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精神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组成部分,观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是它的显著特征。精神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这种作用逐渐展示和愈益显著。它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精神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中流砥柱,它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内核。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字号:

      随着社会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生产力被推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当代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哲学角度认识精神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及其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的地位作用,对于我国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生产力的特殊形式

      精神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有多种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就必需进行多方面的生产。因此,作为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生产活动,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具体地说,精神生产力是指精神生产过程中一切生产要素的总和,它标志着精神生产者运用精神生产手段生产观念形态产品,创造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包含着精神生产者,精神生产手段和精神生产对象三个方面,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可见,精神生产力不仅作为物质生产力的要素发挥其社会职能,而且它本身就属于生产力范畴,是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类型和形式。离开精神生产力所讲的社会生产力不是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在规定完整的生产力范畴的含义时,明确指出:“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①]这不是马克思倏忽即逝的思想火花,而是他长期酝酿、逐渐形成的一个基本思想。把生产力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两个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部分,是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最基本的划分法。因此,讲历史唯物主义把精神生产力从社会生产力中“净化掉”,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违背了马克思的本意。

      精神生产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特殊形式与物质生产力有着不同的特点。观念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是精神生产力的显著特征。

      精神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是要达到主体从观念上把握客体,以观念形态再现和建构客体,以便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是说,精神生产本质上是通过能动意识活动而实现的脑力劳动。精神生产者通过这种能动的脑力劳动,对精神生产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出观念形态,并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加以实在化,从而使这些观念得以保存、传播和为人们所接受。因此,精神生产力不同于实际地改变客体的物质生产力,它是一种观念性力量,不能实际地引起客体的改变。精神生产力生产的最好的观念形态产品,也只是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理论观点、科学知识、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和未来预见等,起到教育人、启迪人、指导人、鼓舞人、陶冶人的巨大作用,但不能自动地改变客观世界一丝一毫。精神生产力要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实际地改变客体的实践,如物质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②]

      无论是物质生产力,还是精神生产力,都具有积极的创造性的特点。精神生产力的创造性在于它不断地创造出过去没有过的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和新形象。它不但能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不断地拓展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再现,而且能根据客观事物的规律,创造出客观世界并不是现成存在的思维形象;不但能在以往积累起来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造出以往思想资料中所没有的新观点、新见解,而且能依据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逻辑创造出预测未来发展的思想图景。总之,精神生产力是创新的生产力,它总是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新的有价值的精神成果。否则,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理论如果没有突破和发展,只是重复过去的东西,那就变成了千古不变的教条,人类就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没有创新,都是千篇一律,那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不能为群众所喜爱。

      精神生产力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自主性的特点,马克思称精神生产是一种“自主的生产”、“自由的生产”。这种自主性首先表现为精神生产者可以独立自主地发挥自己的精神创造力。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往往是个体劳动,这种个体劳动的方式,使精神生产者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即使在当今精神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也仍然贯穿着精神生产者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没有精神生产者的自主活动,就不能进行精神生产。就每个精神生产者的创造活动的具体实现来说,又充分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生产者个人的特殊才能、风格和个性,以及他对同一领域、同一问题所进行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探讨。这在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中尤其如此。一切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以他们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个性,用自己独创的作品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宝库的。在科学理论的创造中,每一个精神生产者都可以发挥个人的才能和风格,自主地选择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精神生产力的自主性还表现为,精神生产者可以自主地运用精神生产手段加工对象。精神生产手段有口头语言、文学符号、笔墨纸张、仪器设备等物质性的手段,也有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和技巧,以及个人的才能、风格、个性等精神性的手段。精神生产者如不能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物质性手段,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精神生产和最终创造出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产品。精神性手段,更是精神生产者在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创造性时所必须自主地加以运用的。不然的话,就没有思维的创造性。精神生产的对象,是观念中的对象。它是客观事物的结构、属性、本质和关系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转化为各种思想资料而形成的。精神生产活动就是主体运用生产手段加工思想资料,并使之发生观念的转变,形成理性观念或理性意图的精神产品。期间充满着主体的自主创造性。培根在分析想象的自主性时,曾指出,它“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地把自然界里分开的东西联合,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在事物间造成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③]主体如果对生产对象缺乏思维的自由翱翔,就不可能创造出以往思想资料中所没有的新东西,更不用说创造出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想图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