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要求理论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强调“要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中国革命的逻辑”。今天,我们也应当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改革开放的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改革开放观为指导,以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进程为出发点,系统地研究和展开“社会改革开放理论”,乃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先从总体上谈谈研究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问题。 关于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思路 社会改革和社会开放,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演进的客观过程、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是在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和走向更加开放的状态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社会历史的过程,也是社会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改革开放所推动的进化过程。从共性与个性的联结上研究、说明社会改革开放的内容、形式、过程、规律,乃是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任务。一般地说,社会改革开放理论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观,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地说,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所作的理论性创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阐述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路,要从社会结构问题开始,进而社会改革、社会开放的内容、过程、规律,最后归结到社会发展问题,归结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观问题。 改革、开放,是社会结构的调适和变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依据社会生活的现实对社会结构进行再认识,引出新结论,才能科学地说明社会改革开放问题。这里,主要的是社会的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就社会生产力而言,它的基本结构要素是主体性要素(劳动者)、实体性要素(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结合性要素(生产的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和智力性要素(直接经验的积累和近现代科学技术)。就社会经济结构而言,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劳动的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的法律化形式)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的运行与调节机制)。社会的政治结构,也应从社会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交往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体制这三个层面上去把握。从上述社会结构子系统及其内在关系上引出具体的、符合生活现实的结论和方法,方能深刻地说明改革开放问题。对现代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有清醒的认识,从现代化大生产、现代市场经济与所有制以及现代民主政治的对应关系上,去说明现代社会的改革开放,我们就能获得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观点。 改革、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客观规律。关于社会改革,从横向说,包括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体制的转型、变革),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手段(改革与社会革命、社会改良的区别与联系),改革的主观、客观条件,以及改革的战略格局等问题;从纵向说,则包括古代社会(自然经济社会)、近代社会(商品经济社会)、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社会)改革的方式、途径,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关于社会开放,它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封闭和开放状态,封闭型和开放型社会的结构特点;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过程;当代世界的开放性质和开放趋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开放的区别与联系;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社会改革与社会开放,二者既相区别,又相一致。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改革、开放乃是同步的过程。在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过程。研究改革开放,要研究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功能并把它提到社会发展观的高度,归结到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观上来。社会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生态平衡(包括环境与资源)三者的协调与同步,贯穿于这三者的主题则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从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上看改革开放,提出和研究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观,这既是改革开放理论的出发点,也是改革开放理论的归宿。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改革开放观 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无疑包含着社会改革开放的内容。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邓小平,对社会的改革、开放问题都作过比较广泛的论述,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社会革命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革命论。同时,他们也没有忽略对社会改革、社会改良问题的研究,他们同样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不断改革的社会。列宁曾提出革命与改革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又提出研究革命和改良的关系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新变化的课题,批判了那种企图用革命手段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的片面性观点,强调从革命方法向改良和改良主义的方法的转变。关于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社会改良的区别与联系,他们都作过原则性的论述,我们无疑应当发掘、概括这些理论观点,以作为今天行动的指导。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出了并明确提出了“社会改革”的范畴,把“社会体制”与“社会制度”相区别,把社会改革界定为社会体制的转型,而社会革命则是指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又从东方社会的特殊情况出发,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新的命题,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