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 目前哲学界对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关系问题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哲学书籍在论述该问题时都是从简,并且一般使用一些模糊概念,使人读后仍旧模糊不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概念本身界定不清;二是对二者关系的论述过于笼统,没有个性;三是对该对概念的产生原因解释不明确,对该对概念在哲学体系中的意义及作用认识不足,低估了它的价值,哲学界对该概念的论述程式化,现实指导意义不强。 一、对必然性与偶然性概念的重新界定 中国人民大学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偶然性与必然性概念解释说:“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①]这就是说:对于事物发生发展趋势来说,确定性即必然性,不确定性即偶然性。一对哲学概念,被降低为一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通俗概念了。这种解释依然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更谈不上在实际中去运用了。因为这种讨论哲学概念的方法,当讨论抽象概念时,用一个或一种通俗概念去代替;讨论通俗概念,又用哲学概念去代替,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既然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趋势,趋势必然表现为过程,而过程是以时间来表现的,时间必然有起止,那么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就有首尾起止了。既然如此,必然性与偶然性的首尾起止如何确定呢?不能确定起止,就不能确定过程,不能确定过程,就无法确定趋势,不能确定趋势,就无法确定必然性或偶然性,无法在实践中应用。 关于必然性,书中举例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必定如此,不可移易的确定趋势。”关于偶然性,用例子解释说:“一棵瓜秧能结出几个多么大的瓜,一株豆秧长出几个豆荚,……都带有偶然性。”[②]在谈论必然性时,讲的是种瓜得什么,种豆得什么;在谈偶然性时,却解释长什么样的瓜或豆,作者在这里偷换了概念,第二次解释已经隐藏了一个假定,即:瓜或豆已经长出,无论怎样,不会长出胡罗卜了。这样,本质上是将偶然性放置于必然性基础之上的,两个概念不在一个层次里。不在一个层次中,根本构不成一对概念。首先确定了必然性,再在这之上去讨论偶然性,本质上已将偶然性降低为下一等概念了。如果想使两概念构成一对概念,必然使之地位平等。彼此可以否定,才能做到平等。 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界定,是该对概念讨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讨论该对概念其他一切相关问题的基础。目前我们哲学界在讨论该对概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说明对该对概念的现实意义已无法挖掘出来。 若想对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一对概念界定清楚,必须解决如上几个问题,要解决如上几个问题,必须引入新的概念,采取新的方法。 1.引入时间 必然性是一种确定趋势,也即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趋势。在这个表述中,过程一词,表明了这个必然或趋势的出现不是现在,而是过一段时间,有一个过程。从哲学角度去看,时间恰恰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没有事物发展的过程,也就没有时间。时间可以准确地描述出事物在哪一个过程中出现什么状态。同理,偶然性的表现,也有一个过程,只是人无法把握这个过程,更确切地说,人无法把握这个过程在什么时间表现,所以它才成为偶然性的东西,反之,会成为必然性的东西。由此看来,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展现必然以时间作为其标志或尺度,要界定它,必须引入时间。用时间对必然性与偶然性进行界定,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必然性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阶段的确定,意味着过程的确定,也意味着事物必然性在时间上得到确认,成为确定不移趋势的一个要素。同理,如果一种事物发展的趋势,其过程在时间上是无法确定的,那么只能说其是偶然的、无规律的。 第二,事物必然性若想得以表现,这个事物本身必然持存一段时间,在时间上必然大于零,否则就否定了该事物,也否定了必然性。同理,偶然性也如此。 第三,从发现必然性到必然性事物出现必然有一段时间,并且这段时间长短与人认识事物的水平高低成正比。从远古时代,世界上各国都出现过许多预言家,他们之所以被敬之为神,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提前说出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出现的事物,认识水平已超出同代人现有水平,至于他们是凭借什么手段和材料达到这个目的,并不重要。 第四,必然性与偶然性应该说是一对矛盾关系,如果对一种事物的哪些因素是必然性能够确定,那么等于说同时确定了偶然性。确定二者界限,必须借助于时间。 2.引入参照系 本来想用“空间”一词代替“参照系”一词,但空间一词容易限于人类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之中,所以改用参照系一词。参照系比空间一词,内涵丰富宽泛,不仅仅是长宽高三维世界。凡是可以作为人类所认识外物的环境的,都可以看作参照系。它可以是一维,也可以是多维,它在我们讨论必然性与偶然性过程中,应该起到多维空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