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意识内容的主观属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和平 洛阳师专学报编辑部

原文出处:
松辽学刊

内容提要:

意识内容唯客观性的传统的哲学解释是片面的。意识内容不仅具有客观属性,同时具有主观属性。意识内容的主观属性,不仅表现在意识对象主观属性对意识内容属性的渗透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意识活动中介的主观性和意识活动结果整理加工的主观性,以及意识活动驱力的主观性对意识内容属性的渗透。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传统的哲学解释框架,认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逻辑前提是意识的对象是客观的。这种将意识内容属性仅仅归结为客观性的理论基础,无疑是旧唯物主义的抽象原则,其“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这种对意识内容属性的哲学解释,背离了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规定性,抽取了人的交往——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基础,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因此,应当给以澄清。

      我认为,意识内容的属性应当是双重的,即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而既非仅有客观属性,又既非仅有主观属性。对于意识内容具有的客观性,是一切唯物主义者一再论证和承认的,不需多加论述,关键是确证意识内容的本质具有的主观性。只要意识内容的主观属性得到证实,那么意识内容双重属性的命题自然就成立了。因为我们是赞成意识内容具有客观属性的,不赞成的仅仅是意识内容的唯客观性。

      一、意识对象的主观性,确证着意识内容具有主观性

      意识内容中必然渗透着对象的属性。尽管意识对象的属性并不是意识内容属性的唯一决定因素,但仍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主观的精神世界是意识的必然对象,确证着意识内容具有主观属性。意识的对象不仅仅只有客观世界,同时包括着主观世界,即人的意识、思想、认识等等。人的主观世界成为人的意识对象是有前提的,这一前提在于人的不断提升。只有当人提升到其意识“摆脱现实世界”[②],实现独立化后,主观世界就能够成为人的意识的对象。人将主观世界作为意识对象,最初是对“灵魂”的探究,继而这种探究形成各种理论体系,所谓唯心主义实际上也就是将主观世界放到本体论的位置上。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不是不将主观世界作为意识对象,只不过是将其作为从属客观物质世界的对象而已。如果用恩格斯一段广为引证的话作为结束的话,那么主观世界作为意识的必然对象之一,是不应有任何怀疑的。恩格斯这段话是:“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③]。

      其次,纯粹客观的意识对象在人的交往——实践推动下,纯粹性不断消除,客观对象不可避免融入主观性。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在根源上,自然是先在的,人之初,自然界的意识对象具有纯粹的客观性。但是,随着人的交往——实践活动深入,人工自然成为人的意识对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在一定意义上,几乎人的自然界的意识对象没有不融入人的主观性因素的了。另一方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作为客观世界的社会,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总是先在的。但是,社会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其中包括着人的主观性的作用,只不过人的主观性在“合力”作用中,身不由己,主观性显现为自然历史过程而已。但是,谁又能说人类社会缺少人的主观性呢?客观世界包括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然界中主观性大量融入,使其作为客观意识对象的纯粹性不断消解,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意识对象的纯粹性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因此,客观意识对象的主观性融入而造就的纯粹性消解,确证着意识内容中必然渗透着主观性,即使其对象是客观的。

      再次,意识对象的选择充满着主观性,使意识对象成为意识对象时,就不可剥离地沾满主观性。众所周知,意识对象之所以成为意识对象,是由于人的主观选择,离开了人的知情意结构的作用,人也就不会有意识对象。选择理论的兴起和地位的不可替代,在一定意义上就证明着,意识对象成为意识对象,首先是沐浴在人的主观性之中,没有人的主观性普照,对象就不会成为对象,只能是自在,进不入人的意识光顾的领地之中。因此,在这一点上说,意识对象与主观性是无法剥离的。

      我们说意识内容的属性制约于意识对象的属性,那么,由于意识对象具有主观性,所以意识内容亦具有主观属性。

      二、意识活动中介的主观性,确证着意识内容具有主观性

      中介是普遍存在的。意识活动离不开中介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没有中介,就没有意识活动。既然中介必然存在于意识活动之中,那么其属性也必然成为影响意识内容属性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意识内容属性也来自意识活动中介的属性。如果中介具有主观属性,那么意识内容中会没有主观属性吗?

      首先,作为工具形态的意识活动中介具有主观属性,这种主观性必然渗透到意识内容中。现代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表明,人对量子现象的认识结果中,不可避免地涉进着作为中介的工具的作用,意识内容是意识对象的纯粹客观性反映是不存在的。正如玻尔所说:“当所涉及的现象在原则上不属于经典物理学的范围时,任何实验结果都不能被解释为提供了和客体独立性质有关的知识,任何实验都是和某种特定情况有着内在联系的;在这种特定情况的描述中,必不可少地会涉及和客体相互作用着的测量仪器。”[④]众所周知,作为意识活动的工具一方面是人为选择的,选择中充满着主观性,使工具本身带着选择者的主观偏好。另一方面,意识活动的工具基本属于人工自然物,其中的主观性是显而易见的。工具带有不可忽视的主观性,使工具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体,而成为带有主观性的客观物体了。这就使受着作为中介的工具的干涉的意识内容必然与主观性相关,或者说具有着主观性。不然的话,关于光的性质的结论之差异,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了。

      其次,作为理论形态的意识活动中介具有主观属性,这种主观性必然渗透到意识内容中。意识活动的中介并不是纯粹工具形态的,理论形态的中介在现实中同样存在,这也就是科学哲学家们所言的“观察的理论负荷”,或者平时人们所说的进行意识活动时的“理论武器”等等。库恩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学说的核心概念是“范式”,“范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形而上学假定”,是一定的理论体系。人的意识活动,必然受着一定的“范式”的干扰和制约。在库恩所说的“常规”时期,科学活动就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任何难题的解中,“范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观察活动的理论前提也好,意识活动中的理论武器也好,还是“范式”,都属于主观性的存在,其主观属性对意识内容的属性的烙印,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面对同一对象,不同的理论形态中介的运用,才会产生难以通约的结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