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特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人类对生产力的认识是不深刻的,也可以说还不具有真理性。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生产力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生产力毕竟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具体的领域,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动力是一切运动系统的核心,揭示系统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因此,深刻认识社会生产力这一系统发展的动力,也即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物质生活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趋动力量,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所指出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②]这种“新的需要”是永恒的、无止境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就必须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去索取,这就形成了社会同自然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就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这一矛盾的实际能力。

      从根本上讲,不断满足“新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趋动力。但是仅仅承认这一点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揭示生产力系统内部的矛盾,才能更深刻理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系统是由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劳动者总是不断积累新的生产经验,形成新的劳动技能,开辟新的生产部门,同时,也就会不断改进旧的生产工具或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反过来又会造就出一批具有新的劳动技能可以使用新的工具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劳动者、更新的生产工具……,这样,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在今天已响彻整个世界的口号提出以后,欧洲的资产阶级首先逐步觉醒起来。后来,资产阶级之所以能战胜封建贵族的统治,归根到底是由于它掌握了新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在经济实力上占了优势。近代资本主义列强敢于侵略地大物博貌似强大的满清封建帝国,若没有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也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③]自然科学之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已被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生产力乃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离开科学知识就无法说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人和物的各个部分无不渗透着科学知识。在现代社会里,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总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人。是科学延长了人的四肢,延长了人的感观,延长了人的大脑,也增强了人的体力,从而全面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劳动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日益与科学密切结合,新的工具几乎都是来自科学的物化,同时,科学也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状况。科学从理论知识变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变成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实际力量,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素。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也离不开科学。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正象没有劳动者或劳动工具生产就不能进行一样,没有科学知识生产照例也不能进行。生产活动推动着科学的进步,科学每前进一步,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相应地前进一步,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内要动力。

      从自发走向自觉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显著特点。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形式上看,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种自觉的力量,发展生产力完全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事实并非如此,人在生产力发展规律面前是一种自发的力量,至少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完全如此。在今天,即使那些在科学上,在生产活动中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由于他们不懂或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对生产力的发展来说,仍然是一种自发性和盲目性。人成为发展生产力的自觉力量,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才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④]列宁指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⑤]然而,劳动者这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几千年来一直被当作奴隶。社会主义的建立使这个被颠倒的历史又颠倒过来,从此,“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⑥]“工人、劳动者”真正由自为的阶级变成自觉的阶级。但是,夺取政权,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部量”,还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自觉能动性。这种自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能自觉地调节生产力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之间达到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能量,促使生产力系统迅速运转。以往的历史时期,在处理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关系时,往往片面夸大物的地位和作用,见物不见人,社会财富似乎不是人创造的,而是从“物”里生出来的;似乎不是劳动者养活了剥削者,而是剥削者养活了劳动者。生产资料占有者把劳动者只是当作获取物质财富的工具,劳动者是在外在强制力量的趋动下不得不劳动,根本谈不到自觉地去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完全有条件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与物的积极性,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十月革命后,苏联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虽屡经战乱,仍然从原来很落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唯一可以同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强国——美国相对抗的强国;中国这个曾被人污称为东亚病夫、倍受欺凌的国家,其生产力之落后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仅仅四十多年的时间,其生产力发展之快也是举世公认的,甚至令西方大国感到吃惊,及至激起他们齐心对我国进行限制和制裁。这一切若不以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特点和优点来说明,将无从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