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认识与实践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两种主要生命活动形式的话,那么,真理与价值则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于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追求真理意味着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对象世界的客观规律,按照客体的尺度即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规律性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而追求价值则意味着使对象世界符合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按照主体的尺度即人类的主体本性及其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从接近和把握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意义上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所在。 然而,从思想史上看,哲学家们更为关注的往往是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人类的价值追求通常只在局部的学科范围内(如经济学、伦理学、美学等)加以讨论,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形成作为哲学范畴的一般价值概念。不仅如此,在一些哲学家看来,价值问题甚至是与科学理性的原则不相容的。这种重真理而轻价值的倾向,一方面与近代哲学思考的认识论框架有关,因为哲学认识论研究所要阐明的,主要是人类认识如何接近和把握真理的问题,而不是人类实践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与哲学家们对真理概念的片面理解有关,尽管在如何定义或表述“真理”的问题上,确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和分歧,但主观与客观或观念与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历来被视为真理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基础,这意味着人类的主体尺度及其价值追求,已被摒斥于真理概念的定义域之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述两方面只是相关因素,许多近现代思想家之所以侧重于探讨真理问题而尽量撇开价值问题,对追求真理怀着崇高的敬意而对追求价值却颇多非议,是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的,那就是关于价值现象及其本性的主观主义的哲学解释。 按照这种解释,价值在本质上是以快乐或痛苦、幸福或不幸等人类主体的主观经验为基础的,价值判断所表达的,并不是对象世界的任何客观事实,而只是赞赏或责备、喜欢或嫌恶、肯定或否定等主体内心的情感态度。从近代哲学家所倡导的“快乐论”、“幸福论”,到当代哲学家所主张的“兴趣论”、“情绪论”,虽说具体观点已有一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理论都是站在主观主义的哲学立场上来思考和论述价值问题的。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价值的主体本性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尺度,主观主义价值学说用主观尺度代替了主体尺度,把人类主体的价值追求变成了某种赤裸裸的主观欲望或欲求,把价值评价看作是纯粹主观的内心知觉或情感态度,从而否定了价值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价值评价或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 这种关于价值本性的主观主义解释,以及由此所设定的关于价值与事实、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二分法”观念,不但对近现代哲学价值思考有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而且还相继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乃至于科学哲学家们的广泛认同。从“事实代表着客观性,价值意味着主观性”这一哲学设定出发,[①]思想家们认为,无论是价值现象本身还是关于价值现象的评价判断,都是因人而异的或不确定的,不象事实存在或事实判断那样,具有其自身的确定性和客观标准,因而不可能“客观地”讨论人类的价值追求或把价值问题纳入科学思考的体系。与此相联系,主张把价值与事实、评价与认知、规范与描述严格区别开来,谈论科学的“价值祛除”、“价值自由”或“价值中立性”等等,曾经是当代科学、包括社会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中的一种时髦。价值问题被逐出了科学思考的领域,甚至连B.罗素那样博学多才的思想家,竟也断言“科学不讲‘价值’”、“关于‘价值’的问题完全在知识的范围之外”。[②]不仅如此,这种把科学与价值、把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与价值问题相互割裂开来的思维方式,还进一步导致了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当代不同学术思潮之间的对立。 所谓“唯科学主义”,狭义的是指上面所提到的那种撇开价值问题、主张“价值祛除”的科学方法论倾向,而广义的则是指这样一种朴素而又过于乐观的信念,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或进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相应地得到合理的解决。科学技术被赋予了人道主义的性质,被看作是人类期待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根据,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目前还存在各种不如人意之处的话,那多半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的缘故。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同步性,使这种有着古老传统的信念日益强化并深入人心。20世纪似乎是一个转折点。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学成就通过战争,居然变成了大规模残杀人类的自身的手段;在社会生活领域中,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另一方面是各种社会问题或文化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特别是以高技术为基础的军备竟争的不断升级,已经使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之下,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应运而生,它抓住并夸大了科学技术实际应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负价值),赋予科学以非人道主义的性质,即把科学看作是现实社会各种灾难的主要祸源,甚至认为当代科学技术所释放出来的“魔鬼”,正在不断地摧毁着人类对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其思想。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间的这种对立,是由于没有看到科学与价值各自本身的局限性及彼此互补性,不理解科学真理与价值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