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超前认识对于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所谓超前认识就是超越当前现实的现存状况而对未来变化的可能状况的一种前识。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既立足于现实又是趋向未来的。但未来既可能有利于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也可能有害于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所以人之趋向未来,是要避开和防止未来变化中可能有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而追求和创造有利于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未来理想对象世界。人的本性不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给定”的现实而是积极地、主动地追求和创造理想的未来对象世界。在这个意义上,人可以说是追求和创造理想对象世界的动物。 因此,人之趋向未来,是趋向有利于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未来,而避开和防止有害于人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未来,为此就必须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当前的现实而对未来有必要的前识——既有对现实世界未来变化趋势和状况的前识,又有对人的现实活动未来结果和效应的前识,这些前识可以使人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过去不少哲学家把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看作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对未来的超前认识,正是人之所以能够趋利避害,实现自我保存的一个先决条件。 其实,如果从自然本性来讲,动物也是要求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而在这种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自然本性中,就包含有超前反映的能力。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种的延续,必须能够适应生活环境的未来变化。在这种变化未发生之前,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就会发生一些预备性行为。如侯鸟的季节性迁徙,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动物冬眠前的准备等等,都是些预备性行为,即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未来变化以利于今后的生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预备性适应行为。恩格斯认为“动物是有能力作出有计划的、经过事先考虑的行动的”[①]。上述预备性适应行为就是动物有计划的行动的一种表现,而在这种有计划的行动中就包含着对生活环境未来变化的超前反映。动物如果没有这种超前反映的能力,它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种的延续是不可能的。 但是,动物的超前反映,乃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性的反映,它不是在行动之先以意识或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这种反映也表现为动物的感觉和知觉,但又是同动物的行为或动作直接结合在一起而未曾分化的。我们应该承认,动物的超前反映的本能是十分高明、相当敏锐的,并且显得具有“先见之明”,具有准确的“预见性”。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序列(如季节变化序列)的有规律的重复性,通过动物自身机体内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动物生理结构和机能及行为方式对生活环境变化序列相应的适应序列的重复性,因而在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中表现出有计划的行为或动作,并表现出为了趋利避害和自我保存而趋向某种未来事件的目的性。但在本质上,这是一种由自然选择巩固下来并通过遗传留传下来的本能,是生活环境与动物相互作用序列世代重复在动物机体中的“记忆”,是动物适应生活环境变化序列世代积累的“经验”。这种“记忆”和“经验”是通过遗传信息同生物机体的生理结构组织一起遗传下来的。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蒲来尔在谈到动物的预备性动作和超前反映的本能时指出:“其实,假如满足了与它们的祖先无数回执行这些动作之时的条件几乎相同的条件,那么,这种动作就并不是例外地出现,而是常常出现。”[②] 人的超前认识也是一种超前反映,但它同动物的超前反映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超前认识是同感性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它借助于推理、直觉,预测某种未知客体的存在和变化,或者预测某种客体的未知结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建立超前地反映和解释未来与未知事物或事件的科学假说、理论模型,作出人们行动的决策方案。同时,超前认识还表现为人们借助于创造性的想象,在观念中把客观事物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观念地统一起来,按照人的需要对现实事物进行的观念的分解和综合,创造客观现实中并不现成存在、而且客观现实也不会自然产生的观念的对象,这是符合于人的需要的未来理想对象的观念模型。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超前认识是使人的活动成为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和条件。因而也是保证人的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和条件。 实际上,人们早就意识到超前认识对于帮助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事业顺利成功的重要意义。《易传·象传》里说:“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荀子·大略》中说:“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而“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则几乎成了指导人们活动的普遍性箴言。豫就是先事为备,即在事情发生之先有所准备。要先事为备,就必须对现实的未来变化有超前认识。《易传》强调的“研几”、“知几”,实际上就是对事物的未来变化发展趋势的一种超前认识。《易传》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几”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细微的迹象、征兆,它预示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未来趋势。“研几”、“知几”,就是通过研究和认识事物变化发展中细微的迹象、征兆,就可以预先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对未来趋势的预先了解即超前认识而先事为备,就能取得掌握未来的主动权,保证人们活动的顺利和事业的成功。《易传》的这种思想为后来不少哲学家所继承和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都是重视超前认识对于指导人事活动的意义。比如在很早的古代,人们就根据对天象物象的观察来预测自然界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现象的未来变化,以决定人事活动的适时与否,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力求预测其结果的吉凶与祸福,以决定该项活动的当行与不当行。尽管以往的人们预测未来的手段,往往包含着神秘甚至迷信的部分(甚至在现代,有些人在追求对未来的超前认识中,也还未能摆脱这种神秘和迷信的手段的纠缠),但仍表现了他们十分重视超前认识对于指导自己活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