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如果说科学是一部记载着人类对自然界探索研究的历史,哲学则可以说是人类不断加强对精神自身及其存在方式的反思与研究的历史。古希腊哲学曾把自然界当做唯一的存在,那是无精神的。哲学开始意识到精神的特殊存在并把它同物的世界相对立,标志了精神研究的开端,从那时起精神逐渐获得了相对于物的世界的独立本质。康德开始了其统一性的研究,进而近代哲学把世界看作心物溶合体而扬弃每一方面的独立,是精神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近现代不可知论似乎使精神既确立了某种物性基础,又取得了包容客观世界的最广形态。可知可感可言说的世界是心物共溶生的。对心的研究,对其各样态的研究构成了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核心问题和重要问题。而心(精神)的研究就是研究人。 精神生活研究正是关于人,同时也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它不仅是以哲学为基础的研究,而且是现代哲学的前沿。 〔2〕现代文献中有一定出现频率的“精神生活”一词究竟最早出现在何种典籍中,我们未作考证,但据U·C科恩讲,至少“在荷马的作品中根本没有表示人的精神生活整体的用词。”[①]然而,精神生活存在的历史远比“精神生活”一词出现的历史要早得多。尽管作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生活领域的精神生活是在人类进入体脑分工以后的事情,但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伴随着全部人类史,至少伴随着人类的文化史。 〔3〕人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他早已存在,但只有在他意识到自己存在时,即有了自我意识并进而有了一定的精神需求之后,他才进入了生活。生活与生存不同,生活是人们感到有意义的一种存在,是人的“自为”存在方式。恩格斯说过,古代人和中世纪人“对任何共同的利益和精神需求漠不关心,处在还没有生活、没有意识,没有活动的社会幼年时期”[②]。这里恩格斯对“生活与生存”作了根本区别。至于古代人和中世纪人是否“对任何共同的利益和精神需求漠不关心”,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不过根据近一百多年来文化人类学对原始部落人的考察证明,原始人对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很关心的,对美好事物也是有追求的。例如,1930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文化遗址(距今约2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发掘,在一女性头骨旁发现随葬的七颗经打磨钻孔并以赤铁矿染作红色的石珠,同时发现在身体四周围撒上赤铁矿粉粒,这些不仅证明那时候的女性已经有了服饰美的意识,而且说明那时的居民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有了“灵魂不灭”的思想萌芽。 〔4〕古代人把精神赋予一切物体,即所谓的“万有精神论”。近代的一些进化论者以及动物学家、心理学家(如达尔文和罗马尼斯)根据对动物的行为的观察,认为精神活动并不为人类独有,人与高等动物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差别。他们认为动物也有程度不同的意识,也有一定的抽象力、推理能力和记忆。在我们看来,动物中的这些事实只能用来解释人类精神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也同大自然其它事物一样,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证明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自然基础;表现于高等动物身上的这些类似精神现象的行为只是人类精神发生前大自然孕育精神的一种前景,是精神史前的“前精神”现象。这种“前精神”虽然包括着类同人类精神现象的东西,或者说包含着人类精神的“基因”和原初形态,但基因和原初形态还不应看作是事物本身,正如不能把人的精卵细胞看作人,不能把一颗植物种籽看作是植物本身一样。因此,“前精神”还不是精神,甚至不能看作是原始精神或低级精神,从“前精神”发展到原始精神是大自然的一个质变。 〔5〕17世纪后机械唯物主义常用物理现象来说明精神现象,甚至把精神看作是万物自身固有的一种东西,认为意识是一切有机物的属性,乃至认为每个原子中都含有灵魂的细胞。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认为,“人类的灵魂,从其先祖一直上溯到亚当,即从万物之始开始,总是存在于有机体的形态之中”。而坚持物质一元论的恩斯特·海克尔把灵魂及精神现象仅仅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认为研究精神现象只能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实际上否认了精神现象的特殊性。笛卡尔等人则从他们的二元论观点出发,一方面认为“人和动物的躯体就象是一部机器,它的运动是按照同一种机械规律来进行的”;另一方面,把精神看作是与物质绝对对立和分割的另一个世界。认为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本质”,实际上是承认在自然界之外或自然界之上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一个经验不能感知的非物质世界,从而事实上承认了“灵魂不死”的神学观。而有些机械唯物主义者则干脆认为精神问题是不可知的,因为它无法研究——无法采取物理学和生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正因此,他们无法克服神学把精神看作是“上帝”创造或上帝赋予的神话,也不能彻底驳倒主客观唯心主义的精神本体论。 二 〔6〕从古至今产生了各种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和观点。例如,说人本质是:神性(神学);智慧性(印加神话);宗教性(保罗三世);机器,或曰精致的自然(拉美特里);思想(笛卡儿);意志(叔本华);工具,或曰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富兰克林);社会性(费希特);理性(斯多噶);劳动、历史(狄尔泰);符号,或曰人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尚未决定”(尼采);半兽半神(库勒);潜意识(弗洛伊德);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黑格尔);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海德格尔);文化(兰德曼);蛋白质的最高发展(海克尔);创造与自由(马克思);精神、语言(赫尔德),等等,或是上述一些方面的多重统一,或是人在其活动中显示的上述某几方面的整合。我们则认为:人是精神生活的存在,人的本质是由其精神建构及精神生活的状况来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