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文追求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199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人总是要追求发展。人的这种追求源于人是历史的存在,即超越现存状态,以人自身为理想目的存在。发展在其实质上是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一旦脱离人或把人抽象化,发展就会被当作远离人或非人的目标去追求。在人们现有的发展观念中,对发展的物质实体化观点与社会本体化观点就是把发展脱离人的两种极端抽象化观点。本文依据马克思人类发展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理解发展的真正内涵,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和发展要求为背景,对发展问题的根本、支柱、灵魂和基础提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 人 社会发展 人文追求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核心

      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也包括思想文化、教育、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任何发展,只有与人的发展内在地结合在一起,使其与人的本性与生活的发展一致时,才具有真实的意义,才无愧于“发展”的美名。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通常被理解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如果这种理解是正确与合理的,那就必须加以这样的说明:作为发展出发点和目的的人,不是外在于发展的玄设,而是现实地存在于发展的全过程、发展的各个领域。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往往淡漠人,遗忘人,脱离人的本性。把人作为工具的态度和作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任何真正的发展观与发展理论,都以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为自己的最高责任与最高追求。马克思从人的自然——人道主义本性的实现出发,批判资本主义、憧憬共产主义,进行理论与实践活动。他的社会发展观就是人的发展观。邓小平从中国人民的幸福与解放出发,把人的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中国人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人民性、群众性的利益本位,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点。他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当代中国人发展与进步要求的具体表达。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把人本身视为发展的终极价值,终极目的;而且还包含着人是社会发展的真实动力这一深刻涵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在经济、政治、文化与交往的互动发展中,健全、健康的人格主体才能推动社会发展。世界近代以来500年的历史实际上是追求现代文明的历史。16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改变了意大利人的精神与文化,也影响了世界的文明进程。人的改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封建社会的瓦解成为现实。17世纪是英国人的骄傲。牛顿、培根、霍布斯和莎士比亚等巨人的天才创造引导了时代精神,资本主义文明在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各个领域得以形成。人的改变与改变了的人的活动创造了英国的工业文明。18世纪是法国人的自豪。以政治革命为特点的法国实践给世界历史注入人权与民主的精神,“百科全书派”的探索丰富了科学与文化的宝库。19世纪德国绝对理性的精神从法国的政治、科学倾向中转折为人性倾向。20世纪美国人文主义精神是引导文明的主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分析走向综合,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超越抽象理性。从科学到理性再到文化的历史轨迹体现了主体进步与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与作用提供了启示。

      世界历史进程中人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人的文明程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社会发展的状态取决于人的发展状态,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人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解决人自身存在的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以说,中国社会发展中最为严重,最难解决,而又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目前,人们虽然不乏物质追求的勇气、成就感和自信,但极其缺少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文化精神、文明意识、道德水准、人格尊严这些具有人性意义的价值取向被人们冷淡。不改变这种主体状况,社会发展将失去前途。

      以文化为本——社会发展的支柱

      早在近代,爱尔维修就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文化造成的。这是为什么?法国现代人文学家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人是文化的人。”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作用?马克思回答了这个问题。文化不仅仅是与指导社会政治、经济相对应的社会结构性的因素;而且是与自然本能相区别的人的标志。文化反映和体现了人的关系、方式、态度、标准和活动规则。文化就是人类活动及其成果。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产品以及创造方式、享用方式都是文化的存在。

      在人的根本性问题上,人类往往存在着极大的共识。外国人所具有的认识,中国人也有相似的理解。中国古代的《易经》里,就把文化解释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人文来化人、人文化成的文化过程是人的存在与发展方式。不仅如此,文化在活动与生活中的实践价值也被人们高度重视。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来说,文化具有更现实的意义。20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为特征的精神消费心理,使商品文化含量的价格超过使用价值的含量;商品的文化淘汰率高于效用淘汰率,文化产业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事业飞速发展。同时,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不饱合规律为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在未来的21世纪,文化作为人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生活氛围的意义与影响,将使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支出越来越小,用于精神生活的支出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被称为CI战略的社会发展大文化战略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当代选择,被贯彻到企业、城市、国家三个层次。

      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在经济发展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文化一体化。经济发展决策与文化决策的一致性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体现。文化决策与文化战略,决定了经济活动中技术更新的能力、市场开拓的能力、材料开发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不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不了解社会发展的文化趋势,不了解20世纪的文化背景,不具备良好的文化精神,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21世纪不是投机者的时代,也不是单纯科技型的天下,而是文化型的时代。第二,科技、文化一体化。今天的产品靠科技与文化更新。据统计,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大部分工业产品已经更换了四代。21世纪将要比20世纪后半期更新的速度更快。任何生产部门都要同时占有当下、近期、长期三度时间市场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产品还要同时占领省内、国内、国际三度空间市场。文化是创造顾客、创造消费、创造产品、占领三度时空市场的源泉。同时,通过文化方式创造的产品将重新分割市场。这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由此看来,国家、城市、企业的发达与落后,实际上是文化的进步或落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