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作 者:
张瑜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根据网络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不同,把虚拟空间中的社会网络场域分为等级关系场域、熟人关系场域以及陌生关系场域三种类型。基于对三种类型社会场域的特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方法。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1-0021-03

      在一定意义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藉由网络中介与受教育者发生互动作用关系的过程。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由互联网所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渐成为信息交互的新平台。与之相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分析需要从技术网络转换到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视角。社会网络可以从强关系和弱关系维度上进行考察,也可在其结构维度上分为水平性网络和层级性网络。[1]本研究根据网络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不同,把虚拟空间中的社会网络场域分为等级关系场域、熟人关系场域以及陌生关系场域三种类型。在等级关系场域中,网络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差异,如学校新闻网站、校园网上的校务版面、校务微博社区等。熟人关系场域指的是网络主体之间主要以同学、朋友等关系进行互动的网络空间,如大学生SNS社区中的校友群、校园BBS上的院系班级、社团协会等群体版面。陌生关系场域指的是网络场域中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稳定交往关系,表现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如 BBS上的公共信息与评论版,新闻网站上为网友开设的评论区以及一些网络论坛贴吧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根据不同社会网络场域主体关系类型的差异,因势利导,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等级关系场域中的正面宣传与舆论引导

      等级关系场域中主体之间具有明确而真实的层级关系,教育者的权威和学校的公信力是这一场域的主要教育优势所在。丰富而权威的信息提供实现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和凝聚,旗帜的鲜明性、理论的系统性、教育的导向性赢得了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这一场域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要以此为依托,加强网络正面宣传的主动性、增强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有效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快速反应,让广大学生及时而正确地“知情”。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人们在第一时间所看到的信息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事实情况的了解和对事件意义的解读。最初的新闻与评论是大学生了解事实、产生思考和议论的基础。把握舆论发展的主导权,就要将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作为关键,在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快速反应,抢在网上的意见形成阶段对事件进行报道。通过对事实情况的“第一时间”报道来实现对舆论发展的导向。

      第二,报道内容全面、客观,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效果。大学生群体受教育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在信息接受上更加倾向于客观全面、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信息内容。对于网上多样化的信息,他们更倾向于信任相对客观公正、没有明显好恶倾向的一方,对于事件过程他们更希望了解到与之相关的各方面情况和资料,而不是仅有某一方面或某一个角度的阐述和评论。传播学研究也表明,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受众,正反两面的信息有助于达到信息传播的劝服效果。[2](P180)因此,正面宣传教育要注重用事实说话,给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事实内容,树立学校媒体的公信度,提高宣传教育的说服力。

      第三,讲求传播策略,把握住舆论引导的话语权。话语权就是影响力,是在多元化的信息环境中有效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要讲求策略,发挥好学校媒体作为主流话语阵地的影响力。要善于抓住事件主要矛盾,以审慎务实的态度选取事实材料,把大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事件的主要矛盾上来,把讨论的焦点引导到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对于一些非主要矛盾的细枝末节,有必要进行有意识的弱化和删除,防止一些学生对事件意义的偏差性解读。同时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严格避免“媒体审判”式的语言,对内容要审慎严密,确保客观、准确,不能出现缺乏足够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带有感情化色彩的语言,要帮助大学生排除感情因素对事件解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注重与网络民意互动,切实发挥正面宣传的实效。学校正面信息发布之后,要注重网上的舆论反馈,在有效互动过程中提高宣传和教育效果。如果新闻报道立场客观、内容全面令人信服,那么就会快速传播吸引关注,并成为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材料促进舆论的良性发展。而如果新闻报道被学生认为立场不够公允、资料不够翔实,或者是带有明显的说教意味试图代替读者自身的思考,那么就会被迅速置于对立面,遭到大量的批评言论。因此,学校媒体在新闻发布之后,应通过学生SNS社区及时关注和分析研究该报道在学生中的反映,发现学生在解读和接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力求达到有效的宣传引导效果。

      二、熟人关系场域中的集体建设与自我教育

      在熟人关系场域中,网络主体之间有比较紧密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能够进行深入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熟人关系场域的这一特性,发挥出大学生网上集体建设与自我教育的功能。

      网上学生集体的建设使得思想工作的深入性和细致性进入到网络空间。学生网上集体具有理性讨论、平等沟通的交流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理性思考,并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党员的主动参与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网上舆论热点一般是由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的偶然事件所激发,经过SNS社区或者微博转发而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在突发事件激发大量议论并形成舆论的过程中,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和一些相关的学生往往是推动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在网上所发布的事件过程是各种意见和观点产生的基础,大量的议论是围绕最初这些关键人物所发布的文章而展开的。而在意见扩散的过程中,他们对事件的认识方式、他们的情绪和态度、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对舆论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这些关键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引导网上舆论正确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现实集体的网上映射,学生网上社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网络载体。在这些网上集体中,参与讨论者都是学习、生活或工作在同一组织群体中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对事件的当事人比较了解,能够以朋友和同学的友好身份和平等交流的态度进行对话和沟通,能够进行理性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帮助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当事人稳定情绪和进行理性的思考。在现实集体中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骨干成员也可以成为网络社区中的舆论领袖,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党员骨干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论影响其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