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及决策路径

——基于电商物流和社区服务的供需分析

作 者:
张昕 

作者简介:
张昕(1978-),女,黑龙江人,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服务管理及物流管理研究。E-mail:zhangxin0614@126.com,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原文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2012年电商物流在“最后一千米”共同配送上的各种新尝试可谓百花齐放。本文首先对末端物流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即先基于零售业态改变和社区服务发展对末端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对末端物流已运行的各种新模式的差异点、优缺点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再次基于电商供应链网络关系图提出各种可能合作模式;最后依据供需情况及纵向一体化战略所需考虑的三个决策点提出电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选择上述模式时的决策路径。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字号:

      2012年中国电商的业务增长速度备受关注,近日淘宝和天猫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eBay和亚马逊2012年交易额的总和,相当于2011年全国GDP的2%。为此,电商物流也呈现出各种新运营模式。先是以亚马逊、京东、凡客为代表的电商自建物流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社区物流的搭建;后是以顺丰、申通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向电商业务的渗透和以圆通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社区物流的合作模式;还有以南京苏果超市为代表的社区连锁超市与快递企业的社区物流合作。但这些模式不尽如人意的实际运作效果使得我们要追问哪种模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现状?

      一、基于零售业态改变和社区服务发展的末端物流需求分析

      1.基于零售业态改变看末端物流需求

      自2007-2010年电商增速均超过30%,数据统计我国去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接近2亿人,网络零售总额超过7 500亿元;而截止至2012年12月初,仅阿里巴巴集团网络零售交易额已突破10 000亿元。预计2013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而电商的快速发展必然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零售业和流通业的业态。

      2012年7月北京一家连锁超市(婕妮璐)提出覆盖2.5千米的免费送货服务;10月天猫“社区服务站”的建立,意味着天猫有可能尝试从单纯的网购,通过社区服务站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发展为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沃尔玛”;接着2012年光棍节1天时间天猫淘宝交易额竟达191亿元,同比增260%。由上述事件可看出未来零售的发展趋势:一是订单将向线上发展,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型百货年均销售额50亿元,而京东商城2011年净销售额210亿元,天猫商城2011年交易额超1 000亿元;二是服务上将增加周边一定范围的配送服务;三是原有卖场将变成体验和物流中转场所;四是传统零售店将增加线上订单处理、仓储、配送和自提等服务职能。

      2.从社区服务发展看末端物流需求

      在强调E化的今天,社区今后不仅仅是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将提供大量的商业功能,社区将成为新型业态的消费市场。社区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网购需求的增加,使得未来对社区物流的需求将不断激增。且今后无论是在社区商业模式中还是在社区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中,社区物业企业和社区零售终端(如社区便利店)都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基于未来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来看,社区连锁超市因其可实现顾客体验的消费需求,相比物业企业重要性要更胜一筹,这应是电商物流各节点企业选择合作模式时值得注意的一点。

      二、基于网络关系图的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分析

      自2010年8月京东商城校园营业厅的建立,电商物流上各节点企业就开始酝酿着对末端物流“最后一千米”进行渗透和资源整合。2012年这种发展趋势更是势不可挡,各种合作模式不断被提出与尝试,正在通过与处在“最后一千米”的便利店、社区物业自提点、高校自提点的合作,对由电商、快递企业、连锁超市/便利店、物业企业等构成的电商物流这条供应链逐步进行着深度整合。笔者首先对已运行的几种做法的差异点汇总分析(如表1所示),其次对其优缺点、适用性及改进方向进行讨论,最后基于电商供应链的网络关系图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合作模式。

      1.已运行的几种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

      (1)基于校园“最后一千米”的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对比分析

      目前中国大学在校生人数已超过2 200万,庞大的学生市场潜力加上其巨大的网购需求与购买力,使其已成为提升电商销售额的重要力量。而快递行业是电商的命脉所在,校园快递便成了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最重要的“最后一千米”。表1中的第1、2、3种模式,主要是电商基于校园“最后一公里”进行的资源整合模式的尝试。京东校园营业厅项目启动最早,时隔两年阿里巴巴也于2012.年8月底宣布建设“阿里小邮局”[1]。这两种模式的差异点及优缺点分析如下:第一,京东校园营业厅由于起步最早,目前遍布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地区的各大校园,全国已有64家。而阿里小邮局由于起步晚且渠道建设难度大,至今只与国内10家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且多数为民办院校与专科院校,人数覆盖过少。第二,京东校园营业厅是由京东快递负责配送至校园营业厅,而阿里小邮局还是由商业快递配送,使得安全性与京东相比欠缺。第三,京东校园营业厅可以支持货到付款,而阿里小邮局只支持网上付款,其只承担物流功能且物流又是外包,使得其可靠性与京东相比欠缺。第四,京东校园营业厅位置处于校园之内繁华地带,阿里小邮局则无法保证位置,导致其便捷性欠缺。第五,淘宝购买商品时需付运费,而使用京东校园营业厅自提的消费者在京东全场购买商品都是免运费,且针对校园营业厅商品有优惠政策,使得阿里小邮局在价格方面不具竞争力。由此可见,相比之下阿里小邮局模式略显不足,该模式与顺丰、中通、申通和宅急送等快递公司所推出的校园专线及设立校园零售店自提点相差不大,故还谈不上对末端物流的资源整合。

      除了上述电商的尝试,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还办起了限于本校服务的“快递超市”,并希望与其他高校合作,成立高校快递服务联盟,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各个高校[2]。这种基于第三方的资源整合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保证服务水平质量高于物流快递公司,且服务收取成本要低于物流快递公司自营成本。要实现这些的关键在于要与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铺设规模足够大的终端网点。而做到这点对于不掌握任何资源的大学生来讲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取得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进行资源整合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