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网络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龚梦(1986- ),女,湖北省孝感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物流规划、农产品流通与贸易(湖北 武汉 430070);祁春节(1965- ),男,湖北省黄冈市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园艺经济与贸易等(湖北 武汉 430070)。

原文出处:
城市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城市物流网络的规划与构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物流网络规划的理想模式,给出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物流网络的具体布局规划。结果显示,南京、无锡、苏州可确定为物流园区型节点城市;常州、南通、扬州、泰州、盐城确定为物流中心型节点城市;镇江、徐州、连云港、淮安及宿迁确定为配送中心型节点城市。在此基本布局的引导下,再根据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素进行更细致的布局规划,力求因地制宜,切实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52.8[文献标识码]A

      2012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第3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我国流通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事实上,我国流通业的滞后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将品种丰富、产量颇大的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为当前商品流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物流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物流的速度与效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物流网络,作为实现物流业高效运转、分工合作、配套服务的载体,成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

      事实上,城市物流网络的构建,能够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物流网络布局规划。我国也不例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新型商业业态如购物中心、超市、连锁经营等的兴起,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当前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城市物流网络的构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在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城市竞争力。目前,许多中心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城市物流网络的构建。

      现有文献对物流网络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关注更小的单位,如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规划。国外的相关研究,多关注物流节点或园区规模及选址方法等方面,如日本Kyoto大学的Eiihci Taniughci通过对多个公司公用配送中心的选址、规模的研究,提出了物流中心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1]。Klose,Ali等对供应链中物流网络设计与物流中心的选择方法进行了综述[2,3]。国内对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杨大海、肖瑜从建设物流园区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选址依据,论述了物流园区的功能分区和开发管理模式,最后以大连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情况[4]。孙洪茹针对我国城市交通及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原理及构建方法,并给出了线路优化的算法[5]。鞠颂东归纳了物流网络理论,指出该理论可以指导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物流产业布局的合理化[6]。随后,王之泰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发展进行了定位,指出要对物流园区进行体制创新,要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7]。而韩晓龙通过对当前中国水果物流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发展模式,同时对湖北省水果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进行了实证分析[8]。刘明菲,周梦华则对物流园区服务能力的区域差异及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9]。随后,对园区体系规划的内容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所涉及[10]。

      整理文献可知,我国对城市物流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的理论还不成熟,且现有文献多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现有研究以微观视角为主,多研究单个物流园区的规划。而从宏观角度对整个物流网络进行布局规划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本文试图通过江苏省各地级城市的实证研究,来探索城市物流网络的最佳布局规划,使所构建的城市物流网络,不仅能完成物流任务,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使物流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 理论基础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通常,物流网络由五个要素构成,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物流节点、运输路线及信息系统。其中,生产者是物流网络的起点,是网络中产品或原材料的提供者;消费者是物流网络的终点,是最终的产品接收者;物流节点是连接物流线路的结点处,节点的配置决定了网络辐射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物流的效率[8];物流线路是物流经过的轨迹,其作用是将生产者、消费者及物流节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信息系统在物流网络中则主要负责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城市物流节点规划是物流网络布局中最核心的任务之一,需要解决各级物流节点的定位、节点之间分工与空间关联等问题。从广义上来讲,根据节点功能的复合程度,可将节点分为转运型节点、储存型节点、集散型节点及综合性节点[8]。其中,转运型节点处于运输线路上,主要起连接作用。储存型节点起保管货物的作用。集散型节点主要完成货物的集中或分散。值得一提的是,综合性节点兼顾多项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它的出现能够简化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是现代物流网络中节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从狭义上来讲,现代物流节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流园区;第二层次是物流中心;第三层次是配送中心[8]。事实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都是典型的综合性节点。本文研究的是这类物流节点的规划。

      物流园区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多家物流(配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这类节点能够实现大规模、高强度和大范围的物流活动,一般设置在物流需求较大的地区,能够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带动城市的发展。

      物流中心是指供应链中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节点。这类节点的物流规模和物流强度都略小于物流园区节点,在物流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配送中心是更接近消费群体或消费者的物流末端,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该类节点一般设置在物流需求量不大、物流强度比物流中心更小的地区。配送中心一般不承担较大的物流工作量,以配送为主,存储为辅,辐射范围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