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需关系的三维网络特征

作者简介:
丁静之,女,浙江奉化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网络工程,北京 100044;鞠颂东,男,天津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网络工程,北京 100044;卞文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原文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环境的快速多变、顾客对物流服务质量、服务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物流企业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本文在前人对物流供需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供需关系的三维网络特征,拓展了物流供需关系二维平面的研究,提供了从三维空间视角研究物流供需关系问题的新的方法和工具,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2010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在大促销中创下单日9.36亿元的成交量,达到其平时交易量的10倍[1]。也因当天支付量太大,各大网银几乎全线崩溃[2],随后成千上万个包裹同时涌向申通、圆通、中通等快递企业,致使后者不堪重负,近乎瘫痪。这次交易的9.36亿元货件直到半个月后才被派发殆尽[3],随之而来的是买家投诉、卖家道歉等一系列问题,物流成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事实上,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市场目前在地域上还相对集中,中国前十大网购城市均为沿海城市[4]。随着消费市场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快递企业还能否提供可靠、准时、优质的服务将成为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许多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都选择建立自己的内部物流网络。2010年12月,京东商城宣布将有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物流建设。2012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也宣布将拿出100亿元投资物流的仓储环节,集团创始人马云的目标是:10年以后,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8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5]。

      然而,不是所有的电子商务企业都适宜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由于消费者市场的地域分布广泛,同时由于顾客对产品性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即使是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无法完全凭借内部能力解决所有的物流需求;凭借电子商务企业内部能力,也无法解决因订单数量和产品性能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应该进行的供应链调整或重组。

      本文提出的物流供需关系的三维网络特征,从三维空间视角提供了研究物流供需关系问题的工具,使上述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物流供需关系的研究现状

      当前对物流供需关系的研究可以分成一维及二维关系的研究,一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上。

      供应链的概念源于以制造企业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情况,因而也被称之为产品供应链。而通常对供应链的研究多是围绕着产品供需关系展开的。Christopher(2004)[6]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就是供方与需方的关系管理。Kaufman(1997)[7]认为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协调、监督及控制过程来消除链上各方的沟通障碍及冗余。Clancy(cited in Putzger,1998)[8]认为供应链整合的目的就是要提升链上各方的联系,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找出问题的瓶颈。Wood(1997)[9]强调通过合作和联盟使供应链各方保持目标一致。Lee(cited in Scott Beth,2003)[10]还以沃尔沃汽车供应链为例,说明当供应链上生产方与销售方疏于信息沟通时,所导致的严重的产品供需关系失调。Lee(2004)[11]同时指出要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必须满足敏捷性(agile)、适应性(adaptable)和(供应链各方)目标一致性(aligned)。他认为比成本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服务供应链的提法。很多学者Ellram et al.(2004),Sengupta et al.(2006),Giannakis(2011),Niranjan et al.(2011)[12-15]从服务也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无形的)的角度,探讨了产品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在“牛鞭效应”、“库存”等方面的差异,及产品供应链中Hewlett-Packard,SCOR,及GSCF模型在服务供应链中的适用性问题。Ellram et al(2004)[12]还因此从采购专业服务的角度,给供应链管理重新进行定义:供应链管理是对从原始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有关信息、流程、能力、服务绩效和资金的管理,以此来扩展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国内学者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田宇(2003)[16]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运营中,还存在一种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即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制造、零售企业模式。其中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指传统的功能型物流企业,如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阳明明(2006)[17]提出了一种特殊服务供应链——港口服务供应链,具体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企业,将各类服务供应商(包括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甚至金融、商业服务等企业)和客户(包括付货人和船公司等)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实现系统成本最低。刘伟华(2007)[18]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物流能力合作为核心的供应链。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服务供应链,进而物流服务供应链,国内外都还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宋华(2008)[19]总结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服务供应链的研究情况:(1)将服务供应链理解为供应链中与服务相关联的环节和活动;(2)将服务供应链理解为与制造业或制造部门的供应链相对应的服务业或服务部门的供应链;(3)将服务供应链理解为以服务为主导的集成供应链。引言中提到淘宝商城促销的例子,既是在(2)意义下,又是传统意义下供应链上各方因为缺乏信息沟通,而导致供应链不畅通的情形。

      对物流供需关系的研究,除了上述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之外,还有如崔晓迪等[20]对区域物流系统的供需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物流耦合系统框架。张锦等[21]在分析物流供需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多层、多级、多属性特征的流线网络,定义了匹配度,描述了物流服务与物流需求在时间、数量、费用等因素方面的匹配关系。虽然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上下游节点在几何位置上都已经不在一条直线上了,但总的说来,上述研究基本都是在“链”上探讨物流的供需关系,其实质是物流供需一维关系的研究(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