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影响因素与实施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琦(1964-),女,河南省洛阳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等,北京 101149;张欣怡(1985-),女,辽宁省大连市人,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是当前学术界与实业界研究探讨的热点之一。企业通过整合从供应采购到满足终端客户需求整个流程中的各种活动,实现最低的整体运作成本。探索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实现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理念,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绩效意义重大。企业文化要素、成本策略实施要素、流程要素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物流成本核算由于对象模糊不清,对物流服务价值定位意识较差,成本核算目的不明确,既不利于企业自身会计核算,不利于为企业运营管理和流程再造提供正确建议,无法实现企业科学合理运转,也不利于外部审计、行业规范的实施。而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以流程为中心,以终端需求为中心,以企业间关系为中心,是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嵌入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物流成本管理与考核体系。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字号:

      一、引言

      物流产业是近几年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而在该阶段,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还是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企业,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起步晚、管理观念和技术落后,物流流程管理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对物流相关收入与费用的处理还比较模糊。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理念是对传统成本核算中物流成本计量的挑战,传统的物流成本计量孤立地关注各职能的物流成本,忽略了对物资采购、库存、产品运输配送等流程系统性成本的协同考察,而战略导向的物流成本管理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与相关物流活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量。[1]同时,悖反原则(Trade-off)是物流活动中的典型现象,物流成本的降低伴随着客户服务水准的降低。另外,物流的各项活动也存在成本冲突的现象,如库存成本与订货成本此消彼长。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管理应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以总成本最低为核心,使整个物流活动系统化,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使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整体成本最低的要求。[2]

      二、物流成本的界定

      由于物流定义本身涵盖多个层次,因此物流成本的定义与涵盖的内容也因研究对象与研究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研究层次的不同,物流可分为微观层次的企业物流、中观层次的产业物流和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物流,因而物流成本亦可根据以上方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微观层次的企业物流成本、中观层次的产业物流成本和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物流成本。宏观层次的国民经济物流成本通常从国民经济总量的角度来衡量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总支出;中观层次的产业物流成本指某一特定产业沿产业链发生的行业物流总费用,与行业的产业链效率和物流水准有关;微观层次的企业物流成本是指某一特定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消耗或支出。[3]在这一层次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细分为零售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制造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等。本文研究的是微观层次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不再作具体企业的分类探讨。

      

      三、物流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物流活动嵌入于企业运营流程的各个环节,采购过程产生进货物流成本,运营过程产生企业内物流成本,出货过程产生分销物流成本,售后过程产生逆向物流成本,[4]从本质上涵盖了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高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有很多影响因素,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控制因素。

      一是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构建高效物流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不易模仿的稀缺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来源。另外,准确地核算物流成本将进一步影响物流运作绩效与供应链伙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亦是有价值的企业知识,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创造和分享信息,选择并建立系统的与行业和企业特点匹配的所有权成本分析、成本结构分析及目标成本管理等手段,是一种独特、有价值、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知识资源,[5]而成本管理模型的建立、对模型的理解、向利益相关者进行必要的诠释、不断调整模型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等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工作。[6]可见,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会计性工作,而成为了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这种管理行为的推进,无疑是以重视物流管理的企业文化和制度为前提的。

      二是成本策略实施要素。物流成本计量模型选择是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根据企业和行业特征,选择与之匹配的能够准确衡量企业物流成本的模型和方法,目前精通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人才十分稀缺。[7]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计量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所有权成本分析及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但是,尽管所有权成本仅提供单个企业物流成本的详细信息,却没有从供应链的视角提供企业间物流成本的相关信息,比如下游客户的购买决策(频率和批量)会影响上游供应商的成本。[8]目标成本分析方法所得出的每个活动成本,虽然源自于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发生的物流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但得出的数据却无法用于改善企业流程,无法用于企业改善成本结构。[9]为弥补上述物流成本测度方法的不足,全面衡量供应商、产品、客户与流程各环节的成本消耗,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得到了广泛应用。[10]、[11]由于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适合企业自身的有效的成本计量工具和方法仍然有待探索。影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科学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工具和体系,能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与计量的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可见物流成本管理也是一种人力资本的表现。

      三是流程要素。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有赖于信息与流程的整合。[12]改善组织结构并建设跨功能团队,通过流程化的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够改善供应的成本,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准。[13]部门间、企业间、企业内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形成物流成本的联合控制与管理,从不同的流程环节获取相应的物流成本信息。同时,企业应通过信息系统来整合信息与数据,改善组织运营流程与供应链绩效。[14]近年来,尽管我国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并未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没有将信息有效整合到成本管理中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