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龙政(1964-),男,福建上杭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物流产业,福建 厦门 361005;潘照安(1985-),男,福建惠安人,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职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福建 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商业研究

内容提要: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当前,影响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促成物流产业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拉动了物流需求,而物流产业在需求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物流业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的态势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不断降低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方式,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应该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着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1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1-148X(2012)07-0189-08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能源高耗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各国普遍重视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作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物流产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是与能源消耗及由此而产生的碳排放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个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持。物流过程中不仅包含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而且包含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源转化,因此,它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物流产业本身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物流产业的低碳化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属于粗放型,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物流成本支出也较高。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等。据统计,2009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1%[1],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为10%左右。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这些破坏性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产业的碳排放,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物流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虽然涉及我国物流产业碳排放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在能源经济及碳排放的问题上,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包括运用指数分解方法对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碳排放与能源结构、经济增长诸因素的关系等。国外一些学者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作了一些研究,例如,Zhang(2003)利用改进的Laspeyres指数计算了中国工业部门1990-1997年的能源使用情况,他将工业能源消费分解为规模效应、实际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发现实际的强度效应是主导因素[2]。Fisher-Vanden(2004)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7-199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自1996年以来中国绝对能源使用水平及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他们发现能源价格、研究和开发费用、所有制改革以及工业结构的变动是中国能源使用减少的主要推动力量[3]。Chunbo Ma,DavidI I.Stern(2006)利用LMDI方法对中国1980-2003年的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因素分解,发现2000年以来的能源强度增加源于负的技术进步,能源内部的替代效应对能源强度变动的贡献不大[4]。

      在国内方面,徐国泉等人(2006)在碳排放量基本等式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对1995-2004年间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因素对我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5]。齐志新,陈文颖(2006)应用Laspeyres分解法分析1980-2003年的中国能源强度以及1993-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指出技术进步是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6]。王俊松、贺灿飞(2010)采用Divisa指数分解方法对我国1990-2007年的CO[,2]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CO[,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CO[,2]排放量的主要原因[7]。

      从这些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到,目前对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经济层面或者区域经济层面,而产业层面的碳排放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问题进行一些探索,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对我国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以期找出导致我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量增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中国物流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估算

      (一)估算方法

      由于目前并无中国物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观测数据,本文将以估算数据代替。根据IPCC(2007)研究结果,95%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传统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8],碳排放总量可以通过对各种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估算加总求和得到。因此在这里将以中国物流产业历年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口径,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为9类,分别为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和电力。本文拟采用9类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排放系数来计算物流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的统计口径中,并没有物流产业的总产值,因此,本文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值表示物流产业的总产值。

      (二)估算结果

      根据公式(1),我们计算得到中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数据(见表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物流业也不例外。如表3所示,2009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量达到13 600.50万吨,比1996年净增7 667.66万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