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陈丽澧,赵玉芳,尹新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原文出处:
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印象特征以及对“富二代”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有明显的消极印象;(2)与“富二代”有积极接触经历的个体比有消极接触经历或者从没有接触过的个体对“富二代”有更少的消极印象;(3)群际威胁可以有效预测对“富二代”的印象,群际威胁感越高,对“富二代”的印象越消极;内群体认同对“富二代”的印象形成没有影响。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6 期

字号: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富二代”是指改革开放以后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他们一般继承着丰厚的家产,拥有过亿的财富(祝建华,2009:22-27)。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由于父辈积聚了大量财富和社会资源,将他们推上了金字塔塔尖,成为没有经历过打拼的“社会精英”和“强势群体”(任小琴,2010:26-29)。相对于家庭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同龄人而言,“富二代”因为出身优势而在入学、就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因此,研究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是了解两个群体群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研究大多以描述“富二代”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或社会学特征为主,缺乏实证研究,更少深层次探索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形成对“富二代”群体的印象特征。已有文献在研究社会公众对“富二代”印象的原因时,主要是从“富二代”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宫宇,2010:64-65;陈鸿雁、胡倩影,2011:95-97)以及公众的“仇富”心态(石瑞勇,2010)等定性的方面来分析。与此相对,关于对“富二代”印象形成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研究将从实证测量的角度来探索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特征,以及影响对“富二代”印象形成的相关因素。

      二、公众对“富二代”的印象及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例如“吸毒”、“飙车”、“炫富”、“耍酷”等,而且媒体更倾向于报道关于“富二代”纵情挥霍的生活状态和嚣张跋扈的处事风格的内容(谢季康,2012:17-19)。此外,个别“富二代”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无视法律的行为,以及持有“金钱万能论”的极端功利思想和追求冒险性刺激的人生观,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加剧了社会大众对“富二代”群体的消极印象。

      已有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对“富二代”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印象评价“不太好”的占了将近68.6%,仅仅有1.4%的大学生认为“富二代”的思想道德状况“很好”(郑志强,2012:63-65);85.0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富二代”会导致社会不公(任小琴,2010:26-29);与此似乎一致的是,仅有8.7%的“富二代”认为应该对社会负责,只有29.9%的“富二代”认为钱不能摆平一切事情(陈鸿雁、胡倩影,2011:95-97)。“富二代”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令人担忧。同时,有将近76.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富二代”是不思进取的,并在生活上主要表现为奢侈、腐化堕落等不良行为(任小琴,2010:26-29)。在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根据一项网上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受访者对“富二代”抱有负面印象,认为“富二代”是“垮掉的一代”、“急需要心灵救赎的一代”。①总之,社会公众和在校大学生对“富二代”群体持有偏见印象的问题普遍存在。

      印象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协调零星的信息,形成对评价对象的一种广泛的综合性的印象(阿瑟,1996:395)。印象形成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评价对象人格的认识;另一个是对评价对象做出是否喜欢的判断(李霞,2002:50-54)。通过对外群体零星信息的组合,在大脑中形成关于外群体的整体印象。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群际威胁和对评价对象的启动会显著影响印象形成。

      尼尔森(T.D.Nelson,2009:43-44)指出:当群体成员感受到另一群体对本群体利益造成损害时(这种损害不仅包括身体伤害或资源竞争,还包括价值观、信念等的破坏),群体成员就会经历群际威胁,并产生威胁感。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内群体的利益,实现内群体满意的结果,就会贬低外群体,进而形成有偏差的印象。

      个体已有的信息也会影响印象形成,如希金斯和劳赫尔等人(Higgins and Rholes,1977:141-154)研究发现:先向被试呈现关于评价对象的启动品质词,被试对评价对象的印象描述就会与之前呈现的启动品质词一致。因此,可以推断,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先前与目标群体的接触经历会影响个体随后对评价对象的印象。因为当个体与评价对象再次接触时,会首先启动先前与评价对象的接触经历,并根据之前的接触质量来调整当前的情绪准备状态和心理应激水平。

      本研究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特征;低经济地位大学生与“富二代”的接触经验(积极经历、消极经历以及从来没有接触)、群际威胁感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对“富二代”的印象评价。

      三、低经济地位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特征

      (一)研究对象

      根据陆学艺的社会阶层筛选问卷(陆学艺,2002:8),筛选出142名低经济地位在校大学生(包括西南大学66名、烟台工商学院27名、鲁东大学16名、其他院校33名),并对他们进行开放式调查。探索低经济地位在校大学生对“富二代”的印象特征,其中有85名女生、57名男生;文科生78名、理科生64名,平均年龄为21±1岁。

      (二)研究工具与程序

      采用社会阶层筛选问卷(陆学艺,2002:8),筛选处于低经济地位家庭的在校大学生。

      使用相同的指导语,采用个别施测和团体施测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大学生用5-10个词来描述对“富二代”的印象。最终由两位评分者分别对被试描写的印象词进行词性评定,评定维度包括积极、消极和中性。并将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