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职业群体差异 田丰 “80后”青年的阶层认同在不同层级的职业群体中有不同的趋势。在较高的职业层级中,比如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倾向于低估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农民工则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从经验研究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阶层意识作为社会分层这一社会事实的反应,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状况相关的;另一方面阶层意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心理存在,比如“80后”城市工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最低的,而他们的经济状况显然要好于农民工和农民。“80后”青年在公平感的社会态度方面,对机会公平的认同程度较高一些,但对结果公平的分歧较大,可能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劳动力市场有关系,而普遍认为需要的是过程公平,即通过向有钱人多征税,补贴穷人,以此来纠正机会的不公平状况。 摘自《黑龙江社会科学》(哈尔滨),2013.1.88-98 社会流动背景下离乡青年“刻意失踪”现象研究 马梦荻 方付建 从离乡青年刻意失踪的动机来看,其初衷要么是逃离亲人的责备,要么是逃离亲人的期望,要么是害怕面对关联人或村庄熟人的评判。在诸多因素之后,有两个支撑性因素。一是面子思维。离乡青年希望离乡后通过学业、事业等发达争得回乡面子,如果学业不成,事业无进展,在他们看来,回乡将是一个非常没有面子的事。二是社会功利化的评价机制。金钱多少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尺,不少起初具有梦想或追求的青年在功利化评价机制面前往往无法抬头,因此这些青年害怕遭遇各种评价及评价背后的鄙夷、责备等因素,因此,当离乡青年自我感觉无法达到功利化评价机制下的“成就”时,选择了“失踪”,通过失踪的方式避免被评价。 摘自《理论观察》(齐齐哈尔),2012.4.52-53 大学生对后现代婚姻形态的认同度研究 梁璐 大学生对后现代婚姻形态认同度的高低,取决于后现代婚的实践主体与其自身关系距离的远近。大学生对外群体(陌生人、明星)选择后现代婚姻形认同度高,而对内群体(同学、朋友、亲人)选择这种婚姻形态的认同度低(除慈善婚)。当后现代婚者是大学生本人时,其对各类后现代婚的认同度平均分均低于其他群体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婚姻家庭碎片化现象的认同度仅发生在与其关系较远的外群体,而对大学生本人及与自己关系较近的内群体的价值观却是整合的。 摘自《青年探索》(广州),2013.1.21-25 新生代白领的职业诉求研究 刘红霞 调查发现新生代白领的前五项职业诉求为:成长诉求,指新生代白领对其个人职业能力提升与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望;经济诉求,指新生代白领对于薪资、福利等经济性报酬的期望,很多白领表示,希望通过薪酬待遇的高低来体现其个人价值和工作业绩,补偿以前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满足自己在生活、身份和地位等方面的需求;成就诉求,指新生代白领追求工作的成就感,包括对其自身工作的满足,来自他人或社会的认可;权限诉求,指新生代白领要求获得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以便于能够以其自认为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人际诉求,是新生代白领对职场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建议各级各类管理者在厘清新生代白领的职业诉求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新生代白领的职业发展。 摘自《中国青年研究》(京),2013.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