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12)04-0072-07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义务,又称家庭义务感(Family Obligation),是指支持、帮助和尊重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集合,是一种家庭功能性联结的体现。它强调青少年个体是家庭这一较大社会团体中一员,有相应的角色和责任,是心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1][2][3]。家庭义务感的内涵界定体现为三个方面[2][3],分别是:其一,当前对家庭的支持。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家长经常要求子女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做家务、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等;其二,尊敬家人。主要指尊重父母等长辈的权威和意愿,在重要的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其三,未来对家庭的支持。青少年履行对家庭的义务不仅表现在当前,而且还延伸到其成年、工作以后的生活。例如在经济上支持家庭、照顾年迈的父母,还有关照即使已经成年的兄弟姐妹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义务感的发展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发展和自我实现有重要的影响[4][5][6][7]。其中一个方面体现在,家庭义务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4][8][9][10]。最近一项在美国各地开展的对新移民家庭和美国原生家庭的大规模调查显示,与来自强调个体主义价值观的国家(如欧洲裔)和美籍原生家庭的青少年相比,来自家庭本位的集体主义文化的新移民家庭的青少年(如华裔等)有相当甚至更好的心理适应水平[5]。研究者指出,如此显著适用水平可能归因于这些青少年的原生文化强调家庭责任重要性的价值取向。因为重视家庭责任和家庭义务感,意味着青少年与其家庭具有强有力的情感和支持性联结,这对于在新环境面临社会适应和心理调适问题的家庭成员而言,无疑是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和心理保护因素。对美籍华裔青少年家庭义务感与抑郁症状的纵向研究也表明,家庭义务感是预防和减少抑郁症状的重要保护因素[4]。因此,开展关于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关于责任感、义务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等学科领域。而国内心理学对这一课题的探讨集中在以道德认知发展的范畴。这一取向使目前的有关研究呈现两个特点与不足。其一,研究内容集中在道德认知和判断的总体抽象层面,缺乏对具体领域道德认知的探究;其二,研究对象主要是处于道德认知形成阶段的少儿,对青年人义务感的研究,尤其是具体领域的义务感发展状况的探讨甚为欠缺。以心理学的社会态度研究策略为取向对义务感进行的实证研究,目前仅有王美萍、(2001)Fuligni和张文新(2004)对内地高中生的家庭义务感发展基本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进入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或者说青年期(youth adulthood)。这是一个对人生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时期,是同一性的建立、独立能力自主性的发展、责任感的成熟,以及选择和确立未来发展方向与生活意义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6][11][12]。如此,这一阶段的青年(youth adult)可能把精力投入到与同伴的交往、个人的学业、事业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等方面。相应的对家人的关注与对家庭的支持水平可能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伴随个体独立性的增强,其家庭的义务感可能减弱。有趣的是,对美籍华裔青少年的研究并不完全支持这一假设。一项纵向研究调查发现,美籍华裔青少年的家庭义务行为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但是其家庭义务感的态度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4]。另外,Fuligni等的研究显示,从青少年晚期进入成人初期的青少年,其家庭义务感水平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而且这一结果不但出现在华裔青少年群体,还出现在了包括欧裔在内的多个族群的美籍青少年样本[8][13]。 虽然关于华裔青少年群体义务感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启发价值,但是鉴于美国的社会文化是典型的以个人主义文化为导向,其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活常态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国内尚无对于进入青年期或成人初显期(特指从18岁至25岁的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状况的研究。加之如前所述,家庭义务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处于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状况予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通过对内地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探讨其家庭义务感的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为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责任感的培养和大学生公民教育,以及青年大学生的适应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施测对象来自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及东莞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的在读学生,包括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来自理、工、文史、社科等学科20多个专业。研究对象的抽样分布情况见表1。
(二)测量工具:《家庭义务感态度测量》 采用Andrew J.Fuligni等(1999)编制的“家庭义务感态度测量”(Measures of Attitudes Toward Family Obligation)测量青年大学生的家庭义务感。问卷由“当前对家庭的支持”、“对家庭的尊重”和“未来对家庭的支持”3个分量表组成,共24项题目。其中,“当前对家庭的支持”分量表包括11项题目,内容涉及被试回答是否应该更多的从事11项家庭活动,如“帮忙做家务”、“帮忙照料(外)祖父母”等。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总不”,5代表“总是”。“对家庭的尊重”分量表包括7项题目,如“对父母非常尊敬”,“在选择所学专业或工作方面听从父母的建议”,被试回答其认为上述行为的重要性。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未来对家庭的支持”分量表包括6项题目,如“未来在经济上帮补父母”,被试回答其认为这些行为的重要性。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通过计算各个分量表项目的总平均分,来反映被试在该部分的得分。3个分量表在原问卷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分别为0.87,0.82和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