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13)01-0051-10 一、问题提出 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心理—社会协调状态的综合反映(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2012)。社会适应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个体成长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青少年期是个体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也是个体毕生发展的“危机期”,社会适应是这一时期青少年重要的发展任务与目标。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急剧变化,也无形中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与社会压力。身心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双重压力使得我国当代青少年的社会适应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会适应状况关系到未来的人才素质和社会稳定。“我国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如何”这一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共同关注的焦点。 纵观国内外研究,有关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评估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国外关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评价与理论研究较多,但我国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原因之一是国内尚缺乏适宜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评价工具。相关研究多采用如SCL-90等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崔红,王登峰,2005)或者选用情绪量表、人际关系量表、问题行为量表、学业成就量表等不同的组合来评估其社会适应状况(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扬,2009;李晓巍,邹泓,曲可佳,2008;叶婷,吴慧婷,2012)。评价工具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科学性。 第二,关于社会适应的评估领域,大多数研究重点关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而忽略了社会适应的其他领域。如不少研究关注青少年的自我、人际、情绪等方面的适应,却忽略了其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扬,2009;叶婷,吴慧婷,2012)。然而,社会适应是一个多维度、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社会适应良好的青少年不但应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还应遵守社会规范、完成学校任务等。但是处于“危机期”的青少年正面临着心理上的成人感与生理上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状态使他们在形成自我同一性、处理人际关系、完成学校任务、应对环境变化等事件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这提示研究者,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评估既要深入分析个体发展的关键任务,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适应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表现进行评估,还要具有整体意识,对其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第三,从社会适应功能的视角而言,以往研究者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关注个体的适应不良,如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攻击、退缩等行为问题(Finkenauer,Engels,& Baumeister,2005;Murray & Malmgren,2005;叶婷,吴慧婷,2012),鲜有研究者从积极视角评估其适应良好的状况。然而,积极功能并不只是消极功能的反面(Cowen,1994),正如亲社会行为的欠缺并不意味着攻击、欺负等反社会行为增多。Diener和Emmons(1984)的研究也证实,个体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因此,在评估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时,只有从适应良好与适应不良两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得到更为全面、客观的数据。 第四,以往大多数研究仅关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总体状况及性别、年级差异,鉴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的不同,以及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的不均衡,也应考虑青少年社会适应在上述变量上的差异。关于家庭SES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前人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一些研究表明,低家庭SES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亲子冲突和问题行为(Conger & Donnellan,2007;Shek,2008)。然而也有研究并没有发现家庭SES与青少年社会适应间的关联,如Meyers,Varkey,& Aguirre(2002)的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研究取样、评价方式以及家庭SES指标选取的不同有关。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虽然鲜有研究涉及,但是前人的研究依然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如 McNulty和Bellair(2003)的研究指出,美国黑人和拉丁裔青少年比美国白人青少年更容易卷入暴力行为中,原因在于其居住的社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差。聂衍刚,林崇德,彭以松,丁莉,甘秀英(2008)也发现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城乡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投入,中国城市重点校和非重点校的教育资源及生源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背景下,有必要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地区,以及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采用邹泓等人(2012)编制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评估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该问卷从青少年发展的关键任务及当前青少年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出发,确定了社会适应的领域为: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环境适应;每个领域都涵盖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种功能。选取我国七城市青少年进行大样本施测,以期全面深入地考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当代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还可以为有针对性地对社会适应不良青少年加强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