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锐(1968- ),男,安徽寿县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应用伦理学研究(南京 210098)。

原文出处:
学术交流

内容提要: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3)02-0021-05

      主体政治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在社会情境中、社会活动中不断变化或巩固、深化的过程。就青年来说,上网已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参与相应地成为其参与社会生活、政治过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参与促使其政治意识日益成熟并不断发展,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治意识发展视角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特殊意义

      (一)精英意识: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呈现

      我国已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之中,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日益提高,大学精神逐步呈现出与青年精神合流的局面。“天之骄子”一度是社会对大学生的美誉,也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正是在这种社会期待和自我定位交互的影响下,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精英意识。这种精英意识与青年在多年教育的熏陶、影响下所形成的兼济天下情怀相结合,辅之以强烈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青年往往热衷于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乐于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见解,并努力投身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由于抽象逻辑思维以及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高度发展,青年对政治问题和现象不再轻易盲从,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明显表现出对政治的主体性认识和批判精神。在情感方面,青年时期正处于人生发展中迈向成人的特殊阶段,“成年感”使青年乐于以主人翁的姿态处理问题。这些都为青年的政治意识落实为社会责任意识提供了一条合理、有效的通道,也就是说,精英意识可以通过主人翁精神和意见表达,转化为青年实际的社会责任承担方式。

      (二)参与精神: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呈现

      一般地说,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是在其政治意识的指导、驱动下进行的,政治意识直接影响其行为的方向、性质和程度。反过来,政治行为不仅可以固化一定的政治意识,也会对政治意识具有校正作用。就政治参与来说,它能否顺利实现,“不仅要看有无健全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而且要看人民有无高度的政治意识”。反过来,政治参与尽管“不包括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或政治才能状况,也不包括对政治的态度等心理上的指数”,但作为一种“实际的行动”,一种不包括无意识的或“强制的”参与的“公民自觉的行动”[1],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主体的政治意识水平。此外,政治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习得,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政治行为过程中得以检验和发展。无论基于对政治参与的“合法程序”论、“影响决策”论还是“观念—行为”论的理解[2],政治参与都在作为一种非职业性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政治意识走向政治过程、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

      青年应具备的精英意识与主人翁精神相结合,会直接产生其强烈的政治诉求、表达的欲望和参与的行动。日益丰富的知识储备、日益开阔的社会观察视野不仅会使青年对社会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也会增强其表达、参与的愿望。青年不仅渴望表达,也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让自己的声音被人接纳进而产生影响。对于青年来说,政治参与是政治意识实践化的最现实、最具基础性的途径。

      青年的政治参与更多地单纯表现为政治信息处理、政治观点表达的政治意识外在化过程。尽管这种政治意识外在化具有青年所特有的理想化倾向,并由于其认识能力、言说技巧的局限而常有片面、偏激等缺陷,但这些参与行为却通过广泛、深入的人际交流,促进青年辩证地看待各种政治现象,使其政治意识不断得到习练、检验,从而得以健康发展。

      (三)网络世界中的青年政治参与实际

      无论是在职青年还是在校大学生,其日常生活毕竟主要局限于单位、学校的狭小空间之内并以职业活动或专业学习为中心,政治参与作为普通民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方式,对于青年来说,通过组织渠道进行的正式参政议政行为并不常有,政治信息的接收与处理(理解),政治舆论的参与表达以及针对政策的执行、反馈,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要形式,其政治参与的条件也很有限。互联网的发展为青年提供了一种易得且十分便捷的政治参与机会和平台,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年政治表达的窗口和首选渠道,青年的政治参与也因此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

      根据美国学者谢尔·阿斯汀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公民参与可以分为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八种参与形式[3]。青年所具有的特质使得青年已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政府主导性参与阶段,越来越多的青年已处于象征性参与甚至是实质性参与阶段,或是向实质性参与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也是青年选择网络世界作为主要的政治生活空间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的参与阶段和形式下,青年使用的主要网络渠道是不同的。在政府主导性参与中,青年主要是通过政府官网和相关部门的网站单向度地获取信息。而在象征性参与阶段和实质性参与阶段,青年使用的网络表达平台主要集中在人人网、微博、BBS论坛以及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于青年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这种群体是由具有相同政治态度和政治诉求的青年自发组成的。由于观点的相似性或一致性,青年很容易在群体内部得到认同,交往需求和成就动机得到满足,进而巩固了群体的稳定性。人人网、微博则能够让青年的声音被更多的人知晓。青年通过发布心情、发表日志、留言评论等功能自由地参与到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