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同位友谊的特点及其关系

      张迎春 李荣风 邵先成

      研究发现,青少年中期的个体亲子冲突频率较高,冲突中的心情更激动。因此青少年中期应得到父母和教师的注意。父母应该通过给予孩子适当自由和自主的权利促使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教师应该针对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教授一些应对压力、调节情绪及处理与父母冲突的方法和策略。青少年高质量友谊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整个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有利于青少年友谊的发展,低质量的亲子关系不利于青少年友谊的发展。青少年友谊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高水平的亲子亲和和低水平的亲子冲突。

      摘自《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济南),2012.1-6

      金钱、情感交流与性爱

       ——日本八位“援交”少男的性商品化考察

      高强

      日本社会文化环境中,网络、电视等媒体和成人音像制品、杂志等不断渲染少年以性为商品进行交易的话题,大量的少男同性恋漫画,则进一步助长了少年性商品化的进程。日本不仅发明了“草食系”、“宅男”等称谓,还制定了与之相符的规范、标准,导致日本少男“卖萌”现象普遍。大众媒体对“援助交际”的大量辩论,不但没有使人们认清其本质,反而促进了其“日常化”,使得人们渐渐认为“援助交际”已成为不是不可接受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在社会环境的渲染和性产业的推动下,无论是成年男性,还是成年女性都对“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产生一种商品性需求。这样,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诱发了日本“援助交际”行为,并推动了性商品化的进程。

      摘自《中国青年研究》(京),2012.12.100-106

      城市青少年的逃学与拒学研究:一个群体社会化的解释框架

       ——以广州市的个案研究为例

      刘录护

      家庭文化传递不足与家庭—社会的边界过于严格导致学生的建构群体能力不足,这种群体社会化不足形成拒学现象;家庭文化传递不足与家庭—社会边界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的群体意识过于成熟,学生将群体活动置于社会之中而形成群体社会化过度的逃学现象;逃学和拒学学生因在行为和心理方面的诸多异常表现,招致了学校的负面回应,逃学和拒学行为因而而加剧。所以,逃学和拒学的个人成因难以成立,学校因素更多是逃学和拒学行为引发的结果而非最初的成因。逃学和拒学的本质都是不适应学校教育的行为。其核心机制在于群体社会化的影响,而学生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则是家庭环境,即家庭内部的文化传递与家庭控制下社会影响的相互作用。

      摘自《青年研究》(京),2012.6.1-12

      最美人物与青少年个人品德培育

      胡菊华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的萌发与觉醒促使其自发地探求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但面对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呈现,选择什么?怎么选择?这不仅需要学校德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价值观念给予科学的理论阐释,而且需要以道德楷模有效引导青少年自觉追求积极、向上、主流的价值目标。不同时代的榜样、楷模有其精神共性,但也有时代和个体特性。“最美人物”以其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道德楷模的价值内涵。

      摘自《思想理论教育》(沪),2012.12下.12-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