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架构与问题意识看青年学科建设与发展 金大陆 如果从史学角度提出学术史处理构架,从中间层提出理论基础性构架,实际上降低一点,我们要认识到青年、青少年、儿童是一个人生生命阶段,关于青年群体、儿童群体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的整体状况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青年研究一定要看到一个生命体的整体发展,包括体格状态、营养状态、生活习惯,包括疾病状态、肥胖、近视等问题。这一块中国青年研究界从未重视过,但这一块绝对是重要的。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发展、体质状况,从人口统计学、医学、体质学角度的研究是有的,但是还缺少从教育角度的关注和研究。如果共青团能做一个很扎实、学科性的研究,那将会为青少年学科和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摘自《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5-16 单亲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特征及其发展研究 周兴生 邓锐 朱理鸿 单亲大学生在其日均计算机使用时间、日均上网时间和月均上网费方面远高于普通大学生。网络成瘾比率比普通大学生高出3~5个百分点,保持在20%左右将会是一种常态,其中成瘾的主要形式是网络游戏成瘾,且深知自己的症状却苦于不能自拔。调查数据显示:单亲大学生相信网恋、有网恋经历以及同网友约会的比率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这种现象的深处彰显了单亲大学生对爱情家庭的情感寄托、渴望和苦苦挣扎,也彰显了网络与单亲大学生之间的深刻联系:由于网络,独处或许可以终结。 摘自《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太原),2012.3.44-48 “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 ——一项国际比较 张亮 尽管传媒不时发出“80后不愿生孩子”、“中国丁克家庭规模不断扩大”等惊呼,但研究显示,对于生育能力尚未结束的年轻一代,现实统计显示晚育已成为全球性普遍趋势,在中国普遍结婚和生育的趋势在年轻一代上并未发生改变,由此可推测,中国丁克家庭的比例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很低的水平,即使会有上升,幅度也将很小。本文认为,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尤其在中国广大农村,孩子作为劳动力及父母养老保障功效依旧,抚育成本又较低,“丁克”对他们而言显然是天方夜谭。即使在城市,孩子作为爱情的结晶和夫妻关系的纽带,他们给父母所带来的心理满足和快乐也使父母感到生命更有意义,并促使他们更加成熟,更有爱心和责任心,因此,青年更多地会选择少生优生而极少会选择“丁克”。 摘自《青年研究》(京),2012.5.22-30 北京市三类儿童青少年对行贿的认知发展 冠彧 傅鑫媛 黄殷 黄玉 王锦 通过对北京市户籍儿童青少年、普通学校流动儿童青少年、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青少年抽样调查发现,三类儿童青少年在行贿判断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且三类儿童青少年在判断假设情境中的事件是否行贿时,都一致地关心情境中当事人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后果,说明三类儿童青少年在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并无差异。但相比其他两类儿童青少年,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青少年明显对行贿表现出更高的认同。他们面临更多的现实限制,对于凭借自己改变命运没有信心,因而更愿意采取行贿等非常规手段获得正当努力难以得到的利益;更容易相信可以通过物质和金钱的手段来实现目标,进而形成更强烈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所以通过物质和金钱达成目标的解决方法是他们认同的。 摘自《北京社会科学》,2012.6.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