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的回流困境

作 者:

作者简介:
谷玉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由于融入城市之路并不顺利,导致返乡回流成为外出打工者最典型的路径选择,包括青年农民工。然而青年农民工的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回流青年在返乡问题上表现出的双重不情愿及其再融入农村的双重勉强感。后一个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为一旦返乡付诸行动构成事实,那么不情愿就变成了潜在的对再融入乡村勉强感的影响因素。而合理规导回流青年农民工再融入农村要在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制度、法律和社会支持“四个维度”来着手进行。既要注重维稳,又要促进发展。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字号:

      农民工的出路无非两种:融入城市或者回流。现有研究证明农民工的城市化情势并不那么乐观,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趋势的加快,农民就地城市化似乎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市民化策略。尤其是城市生活成本高,使许多想要定居城市的农民工不堪生活之重。因此,离城返乡有时候成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然而,返乡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以青年农民工为例,往往出现某种返乡的不情愿情绪,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规导,使其重新适应和再融入农村共同体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了。

      一、青年农民工的回流问题

      农民工的回流问题自农村居民外出打工伊始就存在。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的大规模农民工回流,将回流人口安置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农民工总是有离城返乡的可能,青年农民工也不例外。

      1.研究背景

      在我国,结构性的原因导致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经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农民工约1.5亿人,其中“80后”青年农民工占到了60%以上,总数约1亿人,而且规模呈持续扩大的趋势(数据来自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然而,大量的研究证明,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最新的数据显示,城市中的打工者对城市社会的满意度在“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两个测量层次上的总数据高达75%[1]。自身社会认同低与被城市排斥两个因素导致这个群体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都很难有效地融入城市生活[2],这当然包括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内。事实上,较之老一代农民工,青年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问题上还更为复杂。由于他们往往对融入城市有较大的兴趣和预期,当面对社会排斥和政策隔离时,理想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比老一代农民工更为突出。

      早期的移民研究就已表明中国农村移民大多数最终会选择回乡,并没有很强的定居城市的意愿[3]。但随着外出打工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的出台与落实,不排除状况改变的可能,尤其是青年农民工在心理和文化上向城市积极靠拢的决心都比较大。但当前事实究竟如何?最近在深圳的一项调查表明,即使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最典型的路径之一仍然是回乡。而且,即使能够自由迁移,愿意选择迁入流入地的也仅占23.8%[4]。笔者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问题研究”的调查,总数3015个有效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在1843名“80后”青年农民工中,未来定居去向选择在打工城市的只有280人,只占总数的15.2%。这主要在于:

      一方面,条件不允许。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经济上的困难导致选择回乡的青年农民工有786人,所占比例约为43%。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往往是青年农民工无法定居城市的最大困难。在全部农民工群体中,目前也仅有0.8%的外出农村打工者在务工地自购住房[5],青年农民工实际上在城市的生活是无保障的。鉴于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农村仍然将是大部分农民工包括青年农民工的主要归宿。显然,长久的乡土生活即便对青年农民工来说,也仍然给他们留下了安稳可靠的记忆。相比融入城市来说,返回农村的成本还是较低的。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状况的改善,都使农村对青年农民工的回流具有一定的“拉力”。

      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社会排斥和不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对青年农民工的回流具有“推力”。虽然庇古主张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解决流动人口的服务问题,并且认为这种方式理应得到城市富裕阶层的理解和配合[6]。但德国学者舒尔茨则尖锐批判到:当德国需要大量外来劳动力时,外来劳动力就当作“客人”而受到主流社会的欢迎。然而,当德国的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后,“客人”就被描绘成了“从第三世界到发达国家瓜分我们现有社会福利的入侵者(舒尔茨语)。在我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普遍的。

      2.相关研究述评

      我国高达1亿的青年农民工群体不可能完全被现有城市接纳,现有城市的规划起初也并没有为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预留空间,而城市的未来空间发展规划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吸纳大规模农民工的需求。返乡回流将是绝大部分包括青年农民工在内的外出打工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针对农民工的返乡问题,现有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考察创业意愿和影响创业决策的因素等(谭宇.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与方向——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调查.贵族民族研究,2011(2):116-122)。还有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对农村现代化发展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安置返乡的农民工。所提供的再就业和创业策略主要也是对相关问题的针对性回应,比如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资本循环和再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等(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 (3):91-97)。除此之外,黄宁阳、殷小芬等(黄宁阳,葛俊.返乡农民工权益损失原因分析——以武汉市返乡农民工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 (9):45-46);殷小芬、孙佩锋(殷小芬,孙佩锋.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苏北返乡农民工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58-64)各自从权益的角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了研究,并从制度、经济、社会和法律等角度探讨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权益损失及其道德、亲情、法制、权利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的研究各自从一个具体的侧面反映出青年农民工返乡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不适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