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作 者:
郑佳 

作者简介:
郑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郑佳(1982-),女,河北唐山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化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管理(北京 100038)。

原文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以美国专利数据库收录的2004—2008年间的发明人国别包含中国的已授权专利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专利的逐年发展情况、技术领域分布情况以及合作的影响力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全面的解读,从而为中国政府制定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字号: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以促进本国经济科技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通过合作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共享与传递,了解最新科学技术前沿,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科研成本,节约学术资源,提高科研效率与学术竞争力等。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通过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来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

      鉴于国际科技合作对于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精力投入到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中,以期为政府制定政策、寻找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支撑。刘云等基于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系统创立了中国与33个国家(地区)国际合作论文数据库及计算检索统计系统,采用规范的国际合作计量测度指标,首次对中国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计量测度与评价[1-4]。袁军鹏等以1998-2006年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中国论文为样本,研究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美国、欧洲各国、日本、俄罗斯等的合作模式和特征[5]。周萍等基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的学术论文,揭示了中国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和主要学科领域,并且探讨了国际合作对于中国科学研究水平的影响与作用[6]。刘娅以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收录的国际合著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论文在学科领域分布、国家分布以及机构分布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过去5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国际合作的基本表现与特征[7]。贺天伟等采用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与G7国家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深入分析[8]。马峥等应用SCI的分类系统对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h指数探讨了不同学科的引文行为[9]。

      从以前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对中国国际合作模式与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基于学术论文计量研究,仅反映国际科技合作中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情况,而对于国际科技合作中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情况(主要是基于专利的统计分析)的研究较少,也不够系统深入。在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技术开发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同基础科研层面的国际合作同等重要,且同样需要不同国家、地区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和取得科技前沿领域的突破。

      专利信息包含人类科学技术的研发成果,反映最新的科技发明、创造和设计。对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把握国内外技术动态,揭示核心技术,追踪技术演变,预测技术发展趋势,指导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竞争对手和主要研发人员等。杨中楷等通过对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库中专利的引用状况进行宏观状况描述和微观专门案例分析,寻找与其他国家间的竞争差距以及可能的原因所在,进而针对我国现实状况对我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0]。杨中楷和沈露威又通过对USPTO数据库中的中国专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的引用情况进行时间、技术领域等维度的全面考察,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相应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相对聚集情况[11]。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希望通过专利计量的方法,结合专利指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从而更好地为国际合作领域的情报分析工作做好支撑。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1 专利数据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1802年成立,可提供1976年以来的200多万件的文本格式及图像格式的美国专利文献。Narin在1991年第六届 NASIG(north American serials interest group)年会报告上指出,美国专利数据库是世界科学技术的典型代表,收录的专利半数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在美国的专利数量与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呈大致的比例关系。 Hinze在2004年发表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指出 USPTO授权的专利与向USPTO提出申请的专利相比,具有更高的技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此外,美国专利数据库提供了比其他专利数据库更加详尽系统的专利文献引用信息,可用来评价专利技术的质量及影响力。尽管中国知识产权局收录的中国申请专利也是描述中国技术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仅采用美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国际合作的情况,但综合考虑专利质量以及专利文献引用信息等因素,本文选择美国专利数据库(USPFO)收录的2004—2008年的发明人国别包含中国(CN)的已授权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具有两个及以上发明人,且发明人国别含有中国(CN)以外其他国别的专利定义为中国国际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下载日期是2009年6月2日。

      2.2专利分类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制定的专利分类方法,将专利按其所属技术领域划分为化学(除药物)、计算机通讯、医药卫生、电子电气、机械以及其他等6个技术领域,对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技术领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剖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