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014(2013)01-0001-11 今日以“道德”为题而言之颇不易。1948年,当民国之末,史家金兆梓有言:“‘讲道德,说仁义’,这两句话,在如今这年头儿,一提出来,大概就会令一般人,尤其是所谓有血有肉的人,感觉到腐气冲天,不免掩鼻而过,以为旧尸体骸又要还魂了吧!”[1]33金氏言后迄今又六十余年,道术益裂,果有董生适燕赵,娄君游淮南,谓之必有合也,岂有合也。 一、解义 “道”为天道,“德”为天德。“道”“德”二字本义为“天道”、“天德”,“道”“德”为省称。“天道”包涵“人道”,“人道”不离“天道”,故“人道”亦言“道德”,然此为习惯义,而非学术义。 今日学者每言“人道”之“道德仁义”脱离“宗教”而独立,脱离“天命”而独立,为哲学之“突破”,此于学术无益。 《汉书·翼奉传》:“臣闻之于师曰:天地设位,悬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视圣人,名之曰道。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古人以为人文出于天地,天地有“道”,“道”谓整体。“道”非主宰,非命定,而出于自然。万物皆自然、自尔、自生、自化,然个体必须回归整体,故“道”也者,实为万物之一大关联。“道”为一大事关联而出世。天下无道,则物物各争自由独立。天下有道,万物皆照,各循其性,而万物无不自由。故万物不离天道,离天道则不立。 今日学者言自由、民主、独立,重个体而不重整体,是惟知万物而不见“道”。万物芸芸,而又关联为一,此之谓“哲学”,此之谓“理性”。今世自上而下已不知“哲学”、“理性”为何物。故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云:“今日西方人竞称自由平等独立诸口号,其实在其知识领域内即属自由平等独立,无本末,无先后,无巨细,无深浅,无等级,无次序,无系统,无组织,要而言之,则可谓之不明大体,各趋小节。” 《老子》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文子》言:“古之为道者,深行之谓之道德,浅行之谓之仁义,薄行之谓之礼智。”《庄子》言:“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道、德、仁、义、礼、法为一阶梯次第而不并列。时代有盛世,有衰世,有乱世,故六者先后递降,而道家、儒家、法家依次取法焉。道家祖述轩顼,宪章尧舜,于道最为高;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寔为中道;法家应变救弊,亦有所长。 《关尹子·三极》:“圣人之道天命,非圣人能自道;圣人之德时符,非圣人能自德;圣人之事人为,非圣人能自事。是以圣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荀子·儒效》:“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关尹之道,道德之道也;荀卿之道,仁义之道也。故不同,非道有二也。 今人奉行之进化论出于生物学,以人类与生物同一本质,因而以生存竞争为当然,以利欲本能为合理。实则存活于最后者未必合理,吾国学术中所以有史官者,正在于不以胜负成败论英雄,而必别有是非褒贬之标准。史官“有过必书”。《大戴礼》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则有司过之史。”《韩诗外传》云:“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太史令也。”(《孔子家语》“太史”作“人史”,与“人师”、“人友”、“人隶”并言,亦通)皆谓史官为人间作史,而人君以有太史而不敢为非。古人常言察天道,顺天命。人类所最惧者,自己给自己定规矩。自己给自己定规矩,必有以结果论是非,以影响论善恶,“诸侯之门,仁义焉存”。 古之道家、儒家皆以动物可以依循天性,各适其适,而唯独人类不能。人类不学而依循本能,则必争夺而自毁同类。故孟子以为人性善,而必言“求其放心”;荀子以为人性恶,而必言“化性起伪”。曰“求”曰“化”,其旨一也。不求不化,不得为人。一日不求不化,则旦夕可以同于禽兽。 人类不能随时间自动进化。古人不言进化,故皆能归心于往昔之大治,而讥评当世之私欲。今人信奉进化,故以古人不足虑,而人人可以肆无忌惮。故信古者必疑今,信今者必疑古,其作用势必至此也。 有学有求,有教有化,有作有述,有传有受,依循天道而祈向皇古,称之为“文明”。“文明”者,“天地以合,四海以洽,日月以明,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倡”,故称“天下文明”,如此则“人文”亦大。背离天地而自师成心,大冶踊金,人耳人耳,如此则“人文”亦小,岂得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与天地相参,赞万物化育哉! 宋儒未见有释老攻之,而亟亟于辨异端;未见有敢显悖天理,而亟亟于克人欲。今之天地闭矣,天道隐矣,以时间论则最进矣,而人欲横流莫此为盛也。“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宋儒此语正对今日言之。 “道”为“天道”,“天道”故无为无名。“德”为“天德”,“天德”故无亲无私。《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礼记·中庸》:“高明配天,不见而章,无为而成。”《礼记·哀公问》:“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