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机制与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 100084)、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CA 94720);喻丰,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实验伦理学的一些研究发现,诸如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软硬、强弱、大小、远近、明暗、洁脏、甜苦、香臭、热冷等物理变量的改变与心理变量存在对应关系。物理变量的改变在具体情境中可使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该类研究成为了实验伦理学领域中一个探索方向,我们将其命名为道德的心理物理学。这种借助物理变量来理解抽象道德概念的心理机制,涉及表征认知、隐喻认知和具身认知三种思维策略。基于计算机模型的表征认知与隐喻认知从概念层面上将物理变量与道德概念建立语义联系,而基于生物有机体模型的具身认知则通过具体的身体状态和动作的变化与道德概念建立联系。这三种认知方式形成的物理变量与道德概念之间联结成带有道德意涵的认知单元,它将作为认知过程的载体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同时,这种两阶段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类的内在思维特性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时代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探索与跨文化分析,以期对个体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世纪末开始,心理学中的道德研究领域逐渐被社会心理学所占领,这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逐渐表明,发展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基本假设——康德主义所认为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源于人类的理性——并不总是正确的。社会心理学家从两个方面反驳了这一假设。首先,伴随着心理学中的情感革命,大卫·休谟“理性是情绪的奴隶”的观点并没有说错,许多研究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支持了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①其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情境所涵盖的范围广阔,并对人类行为产生独特的影响。比如,大的文化可以产生影响道德行为的强大的情境压力,并改变人们的道德行为。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发现,当人们在权威强大的压力面前,其意志行为会受到强烈的挑战,有些人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顺从权威的意志,而非个人的意志。②当然,微小的情境改变也会影响道德行为,这表明康德主义对道德判断和行为的理性假定确实值得商榷。

      近年来,弱小而微观的外界情境改变对道德行为影响的研究迅速展开,并已经积累了许多可信而丰富的研究成果。虽然这类研究分散在不同的心理学领域,由对某些特定物理变量感兴趣的学者独立完成,但就其本质而言,该研究可归纳为物理变量对心理变量特别是道德问题的影响,因此我们将其称为“道德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于传统的心理物理学,道德的心理物理学命名的依据在于它的研究内容,而不是其研究方法。传统的心理物理学产生于心理学独立之初,它以自然科学中的显学物理学为榜样,强调用物理学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心理学问题,试图证明其科学地位。道德的心理物理学所使用的方法则是社会心理学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对哲学、伦理学等问题的探究,使擅长思辨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能通过实证手段探究哲学或者伦理学概念的心理学基础,实验哲学和实验伦理学的兴起证明了该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或者伦理学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③

      一、物理变量影响道德的证据

      人类的心理活动既受环境影响,同时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环境。很长时间里,道德的心理学研究遵循的是一种人格心理学式的探寻途径,关注个人的道德发展程度与道德水平对我们认识和处理外在环境有何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又是如何影响到个人的道德行为的。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社会行为包括道德判断应该是环境和个人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过以前的社会心理学的环境更多地涉及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情境等对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影响。而道德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关注更多的是物理环境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它采用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在实验中对物理变量进行操纵,关注并比较人们在物理变量两极下道德反应的差异,包括上下、大小、左右、远近、明暗、洁脏、甜苦、香臭、热冷、软硬等两极分化的物理维度的影响。而道德是否又会影响到我们对物理变量的认知、选择和应对策略,心理变量如何影响道德行为,这也是道德的心理物理学要研究的另外一方面的问题,留待今后更多的探索与研究。现有的实验伦理学研究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物理变量对人的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但必须说明的是,实验操纵的物理变量并不是绝对的,并非仅仅只有物理变量才会对个体道德行为产生影响,个体所处的文化及当前状况乃至个体差异依然也会对道德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道德的心理物理学并非试图构建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发生模型,而旨在阐明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社会心理学的道德研究中情境含义的一种新的引申。

      上与下。上与下这对物理变量通常与道德及权力相联系。当人们认为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好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这两个人的地位是一种垂直关系。如果用图形来表示,人们会选择上下排列而不是左右排列的图形。研究者发现,当高权力的群体词语(如主人)和低权力的群体词语(如仆人)上下配对呈现时,若高权力的词语方位在上,人们能快速报告,但若高权力的词语在下,则人们判断的反应时会变慢;同理,低权力的词语在下时比其在上时,人们能更快地判断出低权力群体。④换句话说,权力高的个体(如支配性强的人)也会在空间上更偏好高的位置,比如,支配性强的人对计算机屏幕上垂直位置更高的探测刺激反应较快,而服从性强的人对屏幕上位置更低的探测刺激反应较快。⑤

      权力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位高权重者通常在人们的朴素观念中被认为是更有道德的。当积极词汇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方以及消极词汇出现在屏幕下方时,人们的反应会更快。⑥这一结果还可以用特定的人格因素来证实,神经质高的个体与具有抑郁症状的个体都会对空间中位于下方的刺激作出更快的反应。⑦如果将积极和消极的含义换成道德与不道德,许多研究的结果也能发现这种效应。上帝与恶魔在西方文化语境中代表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如果将和上帝或者恶魔有关的词放在屏幕中央,在其四周出现靶子刺激,实验参与者对靶子刺激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发现,如果屏幕中央是和上帝有关的词,那么靶子在上和右这两个方向时,人们反应更快;若呈现和恶魔有关的词,靶子在下和左时,人们反应更快。⑧不仅如此,当陌生人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方而不是下方时,人们会觉得这个陌生人可能更笃信上帝。⑨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与道德相关的词语呈现于屏幕上方而非下方时,人们对其编码的速度会更快;而当与不道德相关的词语呈现于屏幕下方而非上方时,人们对其编码的速度会更快,这一效应会体现在低度精神病患者身上,但高度精神病患者不会如此。⑩

      大与小。正如高低上下一样,大小也表征着人的权力和支配性。比如10个月—13个月的婴儿就已经能根据图画书上人物的大小来判断他们支配性的大小。(11)而且有权力的人在网络中创造自己的化身时还会高估自己的高度。(12)同样,当权力群体的权力大小与他们前面摆的标牌字体大小不一致的时候,人们对权力的判断准确性和速度都会下降。(13)大小不仅指尺寸,人的力量也有大小。研究发现,无论是写出伤害别人还是写出帮助别人的经历,人们都可以更长时间地举着哑铃,特别是在写出了帮助别人的经历的情况下,举着哑铃的时间最长;同时,在进行了慈善捐款之后,人们也能更长时间地举着哑铃或者握着握力圈。(14)这说明,道德行为与人的身体力量大小之间存在联系,当然人们的心理资源可能是其中的中介变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