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问题:柏拉图和孟子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文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的生存和善的问题是融为一体的。对善的问题做不同的概念处理将导致完全不同的思想史方向,孵育不同的文明。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专注于善的问题,并在和他人的讨论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善的话语体系,规定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方向。几乎和孟子是同时代人,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以善的问题为思想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关于善的论证,为西方思想史定下了基调。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史发展方向完全不同,我认为和这两位思想家关于善的不同思考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分析他们在善的问题上的相关说法的区别,我们可以追踪中国和西方思想的原始分歧点。

      柏拉图和孟子所关心的问题是相似的: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为社会回归一种完善社会秩序寻找道路;柏拉图也是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局面,希望为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设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就问题之相似性而言,这是一个混乱如何回归秩序的问题。然而,两者的社会环境以及供他们使用的思想资源很不相同,所以,他们在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时采用了不同方式。下面将通过深入分析这个“不同”,来展示中国和西方思想传统在起点上的差异。理解这个差异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西方思想史,也可以推进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

      一、柏拉图:善和真理

      先来分析柏拉图。柏拉图在他的《米诺篇》(77B-78B)中论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即“人皆求善”。书中的苏格拉底认为,人没有例外都是求善的。这个命题不是观察命题:在观察上,我们看到的是既有人求善又有人求恶。因此,它不是通过观察归纳出来的;毋宁说,它是一个论证命题,也就是说,苏格拉底是提供一个论证来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

      苏格拉底的论证并不复杂,但力量却非常强大。这个论证可以称为“排除法”。就观察而言,我们都同意可以把人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求善的,一部分是求恶的。这是一个观察事实。从这里出发,苏格拉底说,对于求善的那部分人,他们是求善的;因此,我们不用管这部分人。对于那些求恶的人,他认为还是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恶为善而求恶”,一类是“明知为恶而求恶”。在这两类人中,那些“以恶为善”的人,当他们在追求恶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是恶的;相反,他们以为在追求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他们善恶不分,把恶判断为善,从而选择并追求恶。他们是在善的判断中追求恶,就其主观愿望而言是求善的。因此,应该把他们归为求善的那一类人。

      另一类“明知为恶而求恶”的人还可以再分为两种:一种是“明知为恶但为利而求恶”,另一种是“明知为恶且无利而求恶”。前一种人如贪污官员,明知贪污不好,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要贪污。分析这种人的动机,可以发现他们在做决定时,不是因为那件事情是恶的,而是因为它有利可图。因此,决定他作恶的那个因素是有利可图。尽管可以说这个“有利可图”不过是暂时的利益,然而在这个时刻主导意识是把这个利益当作最重要的善,并且以此为他的选择根据。可见,他是在善的名义下决定作恶。因此,柏拉图认为这种人是属于求善的。

      至于后一种人,即“明知为恶且无利而求恶”的人,柏拉图的分析表明,这个“种”是一个空项,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种人。

      人的生存是在选择中进行的,选择指的是在两个以上的选项中进行选择。为了选择其一,人必须比较选项的善性,给出一个善判断,然后选择那个善。这就是柏拉图的“人皆求善”的思路。

      这个在论证中给出的命题表达了一个人类生存事实。和观察事实不同的是,这个生存事实是在论证中给出的。在柏拉图看来,除非我们能够在论证中推翻这个推论,否则这个事实就具有实在性。当然,这个生存事实(“人皆求善”)和我们的观察事实(“有人求善有人求恶”)不吻合。应该如何对待这两种事实的不吻合呢?柏拉图反复指出,那些在观察中表现为求恶的人,就他们的原始意愿而言是求善的。他们的“求恶”在于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善判断。进一步,他们的错误的善判断来自他们的错误的善观念,即善恶不分,把恶的当作善去追求。如此看来,这两种事实的不吻合根源于人们的错误的善观念。如果人拥有了正确的善观念,做出了正确的善判断,就不会出现求恶的现象。

      有两件事情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是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被斯巴达人打败。这场战争是雅典人挑起的,以雅典被占领为结局。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雅典法庭在战争期间处死了十位海军将军。其二是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忠实追随者,所以,他的前期作品都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两条罪状是引入新神和败坏青年。

      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雅典人的自以为是,即他们是在自己的现有的善观念中做出善判断。在他们的判断中,这些将军们该死,苏格拉底该罚。这是典型的以恶为善的善判断。他们的错误的善判断来自错误的善观念。这种错误的善判断给他们和城邦都带来了灾难。如何避免这种生存上的悲剧?在柏拉图看来,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寻找并确立正确的善观念,然后才能给出正确的善判断。正确的善观念乃是对真正的善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真正的善出发,以善为善,并在追求中得到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