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131-09 一、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能确保大量消费吗? 如今,除了极端科学主义者以外,多数人都承认人类已深陷环境危机、生态危机或气候变化危机之中。试图把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的做法的确很诱人,因为找准了那个唯一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就能轻而易举地摆脱危机。道德哲学家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人的道德局限,他们不能像保护人权一样去保护自然环境,于是我们深陷环境危机之中。经济学家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是个经济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给污染定个价,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①。“工程师们确定地认为,只要他们找到某些神奇物品或能量来源,污染问题就会自动消失。”②政治家们则认为,只有通过制度变革,才能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遗憾的是,所有这些把环境危机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的做法都不会奏效,因为环境危机是整个现代文明“机体”的症候,想准确判断这个症候的根源,用“西医”的还原论分析法是不行的,必须用整体主义的文化分析法。惯用还原论分析法的人们似乎找到了气候变化的准确原因——温室气体排放。于是,时下最时髦的“疗法”就是减碳,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减碳似乎是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实则涉及政治、经济、道德、价值观和信仰。从文化(广义)的角度看,减碳涉及器物、制度和观念③。在文化之器物维度减碳牵涉技术;在文化之制度维度减碳牵涉经济、政治和社会;在文化之观念维度减碳牵涉科学、道德、宗教、哲学和语言。即使减碳是关键,也只有当整个文化(或文明)得以充分调整之后,碳排放才能减到真正可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的程度。 今天谈论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人们大多不希望改变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不妨简称为“3大量”生产—生活方式。也许越来越多的人真心希望避免“大量废弃”,但他们决不肯放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他们相信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就可以解决“大量废弃”问题。其实,这是盲目乐观。循环经济就是所谓的3R经济(资源减量化、物品再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量化是首要原则,不实现资源减量化,就根本无法减碳,从而无法发展低碳经济,无法建设低碳社会。 资源减量化归根结底是物质减量化。也只有物质减量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并维护生态健康。道理很简单,只有当我们使用的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袋)、各种能源(如煤、汽油、电)、各种金属(包括重金属)大幅度降低时,由我们制造的污染物才会大幅度降低,只有当我们不再肆意增加工厂、铁路、公路时,才能多留一些湿地、森林和荒野。 但是,多数人不能接受这一结论。他们首先不肯减少自己的物质消费,即不肯放弃“大量消费”的物质主义生活方式。不能放弃“大量消费”,就不能放弃“大量生产”。君不见,我国汽车生产正急速上升?“过去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超高速发展的十年,国产汽车产量由2000年的207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26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④问题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有什么不好? 有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和工程师们告诉我们,不要总担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会导致“大量废弃”,迄今为止的“大量废弃”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因为我们还不够聪明,科技还不够发达,其实,没有什么“废物”(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有了新科技,所有的废物都能成为资源,可以实现物质生产的零排放。在他们看来,有了不断进步的新科技和循环经济,我们就可以一如既往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而不会再有“大量废弃”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一边恣意享受物质主义的狂欢,一边保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果真如此吗?如此乐观的思想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吗? 内行告诉我们,太阳能电板诚然能让居民用太阳能照明、烧水,但生产太阳能电板却十分耗能。电动汽车确实能大大降低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但其能量利用率却比直接烧汽油的汽车低。这样,在城市大量使用电动汽车,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力供应,如果没有找到更多的清洁能源,而仍用火力电,则只意味着把污染(包括碳排放)由城市转移到其他地方。核能专家会说,用核能即可解决碳排放问题,核能是清洁能源。但核废料处理问题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核废料越积越多将成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威胁。2011年日本地震引起的福岛核电站的破坏是对人类使用核能的又一次警告。核能专家们通常信誓旦旦地说,核能不仅是清洁的,而且是安全的。这种说法实际是在维护他们的行业利益,社会则不能对核能的危险及其对子孙后代的威胁掉以轻心。 只要坚持“大量消费”,就必须坚持“大量生产”。如果不放弃“大量消费”,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消费量的增加,人们必然会使用更多、更大的能量,必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甚至不断提高对自然过程的干预强度,或者不断提高经济系统和技术系统的复杂程度⑤。循环经济可提高某些资源的利用率,但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决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资源循环和零排放。 传统农业经济是大体上实现了零排放的、较完全循环的经济,它不使用农药、化肥,人畜的粪便完全作为肥料回到农田(生物养分循环),不使用矿物能源,主要依赖农作物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生产生活必需品——粮食、衣服等。在这种经济系统中,主要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物质生产,人力和畜力只是辅助农作物或家畜的生长,即“赞天地之化育”⑥。收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天的赐予,故人们不敢奢望“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正因为没有利用矿物能源的“大量生产”,寻常百姓家也不像现在的大众这样追求便捷、大量的消费(如滥用塑料袋、随处使用一次性用品、攀比物质奢华),终岁劳苦的农民不会浪费任何财物。传统农业经济活动也会因为人口增长、人均消费量增长(主要由统治阶级和富人的奢侈所导致)和过度垦殖而导致局部生态破坏,但这决不会像现代工业经济那样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