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47(2012)11-0024-03 哲学的批判性特征作为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反思工具,体现了哲学关注实践、以人为本、追踪和超越时代的品格,也是哲学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特别是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更趋多元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生活、规则机制都不再囿于一成不变的框架之内。批判性思维能够加深人们对自身生存境遇的认识和理解,不时地停下脚步反观个体与社会的发展方式,以避免单向度的生存状态和观念中的线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哲学批判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既有现实存在和思想体系,使其最终解体和消亡,犯下类似于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掉”,而应是对现实加以考察和扬弃的过程。因而,面对人类的现实发展,哲学批判应当体现出反思与创造的双重自觉,以关注人类的现实生存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一、哲学的反思特性与批判本质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意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某种特定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意指运用哲学批判的方法反观现实存在,从而通过超越性的哲学思维方式和维度,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始终关注和反映时代的主题,是对特定历史现实的思想总结、抽象把握和哲学观照。哲学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以关注人的生存和实践作为导向,从回答时代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获取发展的原动力。然而,它一方面合理地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和阶段性特征。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加之全球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思想冲击,人类的认知与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和延伸,一些既定的思想或被时代发展所否定、淘汰,或成为哲学大厦中的阶梯供后人攀登、超越。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织中人们更加有意识地甄别和反观生活现实和生存状态,这正是人类反思意识的体现。 反思意识是哲学批判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对前者加以抽象和升华和结果。反思意识意指思维主体面对现实存在时,不仅要有历史性的理解和把握,看到其现实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也要深刻意识到其历史局限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并加以反思和批判,扬弃已有知识或理论的不完善性和不合理性因素,不断超越其自身,从而建立新的哲学认识和价值理想。反思意识能够加强人们对生活现实的甄别力,避免出现生存和发展误区。以人类普遍面临的全球化为例,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在享受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物质盛宴”和“精神满足”的同时,也面临了文化冲突和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既有文化传统和历史根基受到冲击与撼动,习以为常的观念被异质文明打破,在社会思想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中,国家和人们充满竞争压力与危机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够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现实困惑,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在社会生活方面亦是同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快马扬鞭地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与现代化建设,然而,因发展所带来的“逆发展”问题却逐渐突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超负荷发展,人们的精神价值缺失,经济与社会发展节奏不一致等问题一一暴露,若不及时地反思和解决这些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它们将反过来成为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瓶颈,恶化人类的生存境况。由此可见,加强反思意识能够有效地认清现实中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推动人类实践活动与思维方式实现理性进步和良性发展。 同时,反思意识不仅面向人类的现实生存和发展,它更是一种面向思维本身的思辨性意识。反思能够“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3],即人类思维以自身作为对象进行思考,反映了人类哲学思维的特殊性。批判性是哲学反思的一种重要特性,意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更为确切地说,是“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4]。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人们对现存思想进行批判性反思,对不合理因素加以扬弃和改造;另一方面,要对思想的前提进行批判,确立思想的合理性基础,规范哲学思维的“价值尺度”,从而建构稳固的哲学大厦。 因此,在把握哲学批判性本质时,我们不但要对现实存在进行时代解读和批判,对思想事实进行反思、追问,还要对思维本身,即形成哲学见解的思想前提和依据原则进行批判性反思,从“思维”和“存在”两个维度把握哲学的批判性本质。因为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先入之见或内在价值标尺的影响,因而形成自明性的观念或隐性的价值判断,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哲学思想都可以说是一种合法的偏见——它既有历史的合理性,又具有内在的否定性”。[5]只有对思想构成的依据进行批判,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哲学思想,从根源处对其不合理因素进行清理,为思维建立确定性基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做出这样的努力,他对“自明性的东西”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知识是如何可能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问题[6]。在这里,先天综合判断是先验形式和感觉经验相结合,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一种逻辑判断,这正是对思想前提进行反思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探索。 二、哲学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只有当哲学成为“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辩证哲学”[7],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现代哲学。因为辩证法是关于矛盾的批判性反思,是对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原则的延伸。它所包含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即辩证法并不僵化地划分非此即彼,而是用亦此亦彼来补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8]辩证法揭示了哲学的内在矛盾,思维通过发掘现实存在不合理因素,解构了现实存在和哲学思维的“统一性”;同时,又通过对“统一性”的完善和改造,建构了新的“矛盾统一体”,是否定和再否定的螺旋上升结构,也正是恩格斯所概括的“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