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核心价值考量

作 者:

作者简介:
沈江平(1980-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博士,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和集中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价值规范。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结构发展的有效理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反映它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二是反映处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核心利益。当前形势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虚无主义等思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契合中国特色的有效传播方式和路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和传播。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3 期

字号:

      一、社会核心价值是一定社会形态及其制度的必然产物

      任何社会的存在发展,都需要其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在价值群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和集中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价值规范。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反映它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二是反映处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核心利益。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这个社会的社会本质和处于统治地位阶级核心利益的价值在社会主导价值中的凝结,它是核心价值,因为它是支配和主导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人们行为的价值规范。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本质都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不例外。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①社会主义社会有自身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样要满足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人民的核心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不同于以往社会核心价值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利益主体是人民。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而出现的社会主义,显然与资本主义存在本质区别;同时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是社会主义,两者之间又存在关联。价值观领域突出地映现出这种对立和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资本主义价值观长期对立斗争,同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又值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吸收和借鉴,这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同世界其他价值观进行对话、交流。社会主义制度的变革同时也是对以往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的变革,但可以批判继承作为人类文化和道德积累的价值规范中的积极因素,改变其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仍然需要自由、民主、平等、人权,需要讲忠讲孝、讲仁讲爱、讲信讲义,需要知廉耻,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规范。因为核心价值的构建不是一般价值概念的移用,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的吸收和继承,而是要确立反映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体核心利益的主导价值规范。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时,我们既不能简单移用西方和中国传统社会现成的核心价值规范,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博爱或者其他一些原有的价值规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成要件,因为它们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人民地位的根本变化。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核心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根本无法存在和实现。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倍倍尔曾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如金钱拜物教对群众的腐蚀,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和核心价值。可见在倍倍尔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道德,应该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特有的价值规范。

      社会主义社会有它特有的核心价值,因此在核心价值指引下,对人类发展中形成和凝结的政治、道德、文化以及各个领域中的价值规范可以得到合理的吸收。可以说,由于核心价值的转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普照之光的照耀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价值规范,获得新的内容。同样的价值规范,在不同核心价值主导下会有不同的内涵。如果核心价值不发生根本转变,人类社会原有的价值规范的单纯移用,仅仅是原有价值规范的借用,往往似曾相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容易混淆不清,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社会主义制度当然需要自由,包括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以及其他在人类进步中获得的自由权利,但它必须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人民利益的自由,而不是相反。而且社会主义社会自由超越了原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界限,它的更高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自由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相结合;民主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中的积极因素,包括一些有效的民主实现方式,凡是进步的可吸取的都应该吸取,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任何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都是好的,任何妨碍人民当家作主的所谓“民主”都应该摒弃。选举不应成为闹剧;竞选不应成为相互诋毁。如果在“民主”旗帜下走向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对立,压制大部分人或绝大多数人的民主,这就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下的民主,而是民主外表下的反民主;人权,不仅是要保护个人的财产权,而且是在“人民至上”原则下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包括国家主权。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就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证。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往往沦为空话。平等,不仅是法律面前的平等,而且是实际平等,即从逐步缩小贫富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到最终消灭阶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根本不同,不应混同。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导下,传统的价值规范可以获得新的内容。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构建,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连续性、继承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内容的先进文化。它肯定西方启蒙思想家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进步性,也不否认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历史进步价值。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具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和价值内涵。抽象掉社会制度的特性和指导思想,把自由、民主、人权、和谐、平等变为一个空洞的似乎任何社会、任何人都能接受的概念,就会在核心价值问题上陷入迷途。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社会主义人权最根本的是保障国家的主权、发展权和广大人民的生存权以及受社会主义法律保障的各种权利;我们需要的平等不是抽象的平等,而是实际的平等,即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人人共同富裕的平等。因此,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任何价值性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概念,不能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已有价值范畴中的不同组合,而必须在每个概念的内涵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使其真正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条重要方法论原则,就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核心价值的内涵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而不是一系列抽象概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