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哲学的境遇、自我理解和任务

作 者:
侯才 

作者简介:
侯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北京 100835。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2)11-0005-06

      一、哲学何在?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曾被马克思誉为“时代精神的精华”①,被黑格尔誉为“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的光明”和“人的本质的自觉”②。但是,在中国现阶段,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哲学不仅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远离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被严重地疏远化和边缘化了。这种状况的存在有其主客观的原因。

      首先,哲学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精神追求,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人们只有在物质生活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才有可能去更多地关注、追求和享受哲学这种精神生活。当经济的发展以及普通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依然是社会实践的迫切任务和首要目标时,哲学显然不会成为社会范围的“显学”。在哲学的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一定的闲暇时间这一意义上,哲学对于普通民众不啻为一种“奢侈品”。

      其次,中国仍处在市场经济有待充分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物欲经济”。它以资本为基本的驱动手段,而资本的本性是无限制地追逐和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本性决定了资本的运行逻辑即增殖规律。就此而言,市场经济是资本统治和主宰的舞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特别是在其历史初期,这导致了致富欲和贪欲的绝对统治。在中国现阶段,虽然由于社会制度和国情的不同,市场经济和资本的运行方式受到了一定的规制和改变,但资本的本性和运行逻辑却不会改变。加之某些体制和环节的缺失,以及后发国家所独具的某些先天不足,特别是蓄之已久的速欲改变现存生活状况和致富的社会心理,导致了现阶段社会上盛行的物欲主义、功利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说,这是一个从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空前的物欲主义和功利主义时代。在此氛围和环境中,哲学显然难以受到守护和关注,哲学精神也难以得到滋养和生长。

      最后,哲学具有自由的本性,需要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保持与政治之间的适度距离和张力。这既为哲学的发展所必需,也更为政治的发展所必需。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种独立性和张力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中国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合一的传统。在这种历史条件和传统之下,政治统摄和包容了哲学,哲学的意识形态特性遮蔽和吞并了其学术性。在当代,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哲学开始逐渐从政治的独断统治下解放出来,其学术性也开始同其意识形态性相对分离,获得自己的一定的独立地位。可是彻底的改变显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就主观上而言,哲学研究不仅囿于政治的需要,而且在物欲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下,失去了宁静之心,从而减弱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哲学的独立性以及洞察力、穿透力和前瞻性。此外,传统的哲学诠释和宣传普及中,存在将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以及哲学本身不尽如人意的发展现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哲学本应“崇高”的声誉和形象。

      但是,以上这些并不说明哲学不为现实所需要,没有其现实的根基和生长点。恰恰是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和氛围中,哲学的必要性和哲学主体的责任才真正凸显出来。

      二、哲学何谓?

      要说明哲学在当代赖以生长的现实根源、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需求的迫切性,必须说明和回答在当代哲学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

      哲学关乎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它是时代精神实质的思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每一时代,人类所创造的最细微、最精致的东西最终都凝聚和体现在哲学思想里。

      哲学关乎民族精神。一定的哲学思想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民族中间,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孕育,从而具有一定的民族样式、风格和气派,反映和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同时,由于哲学不仅反映和体现民族精神,而且还反映和体现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与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发生特殊的密切关联,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民族精神,并超越民族精神的界限。正因为如此,哲学能够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资源、动力甚至引导。

      哲学关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而这种内核就蕴含在哲学思想之中,它们是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思维方式帮助人们自觉地遵循认识的规律,客观地认识对象世界。价值观则帮助人们合理地确定个体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合理地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历史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哲学关乎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和本质生成,它是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最重要的精神形式。所以,关注哲学和热爱哲学,其实就是关注和热爱人自身。在古代,哲学通过关注外界、自然及其终极统一性来关注人。在近代,哲学通过人的生存镜像——精神来关注人。在现代,哲学则直接关注人的生存、个性、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个体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境界和精神境界。哲学也必然关注社会这个个体赖以发展的形式,必然负有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

      综合而论,哲学确实不关乎日常生活的具体物,就此而言,漠视哲学、疏远哲学甚至抛弃哲学似乎于事丝毫无损。但是,哲学确实关乎一切抽象物,从而也就关乎一切的根本。就此而言,可以说,当代人类面临的一切窘境,特别是前所未有的生存悖论和价值观危机,就其认识根源来看,未尝不是漠视哲学、疏远哲学所致。毋庸讳言,哲学曾被政治化和教条化,可这并不意味着哲学本身就是僵化的政治工具和教条。哲学曾被实用化、庸俗化,可这并不意味着哲学本身就是各种实用主义的工具和庸俗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