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映出了这一问题。 盲目赞扬隐忧重重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可以更好感知自己内心的力量,从而成为一个自信而内心充满力量的人。 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地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没有原则、脱离实际的赏识,或者当孩子因为自己在某方面较为突出的表现而被周围人的表扬、赞美包围时,孩子往往就容易被误导,以为“看来所有事”我都做得很好,让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也很容易让孩子做事的动机走向功利化,为了外在的表扬、赞美而做事。而这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往往会让孩子在言行举止上出现一些对自我发展不利的行为,比如不再积极努力,比如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甚至是为了获得荣誉、赞美“不择手段”。 而作为家长,当我们拿着孩子去炫耀时,我们的动机往往就变了,不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成长,而更多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表现优异时自己当然就感觉面子十足、尽显风光。但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甚至是出现一些问题时,自己感觉就没了面子,甚至会觉得在亲友、同事面前抬不起头。当我们习惯性地拿着孩子去炫耀时,一旦孩子失利,我们往往很难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也就无法冷静、理智地引导孩子努力去解决问题,而成了“为面子而战”,批评、呵斥甚至动手。 家长这时的举动、语言等反应往往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被二次伤害(本来孩子做事不顺利就或多或少的已经触及到他们的自尊心)的体验无论对孩子“走出困境”还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它会影响到孩子自尊心的树立,会影响到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发展,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孩子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赞扬孩子要有尺度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比如偶尔在亲朋好友面前唱个歌、跳个舞、背首诗,都是可以的。 在面对一些机会时,比如在同学们面前演讲、在晚会上唱歌跳舞等等,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把自己最灿烂、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种展现会让孩子获得一种兴奋、快乐的体验(也就是我们说的成功感),这种体验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但是,不要动不动就让孩子“展示”,孩子会背诗了,见人就想让孩子背一背;孩子钢琴弹得好,家里来了人就想让孩子弹一首;孩子考了第一,见人就想说一说……这种炫耀式展示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我们都很熟悉王安石的《伤仲永》,方仲永由五岁的“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到十八九岁的“泯然众人矣”,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是直接相关的。 我想其父在“利其然”中除了赚了“钱币”之外还从中赚足了“面子”,拿着仲永去炫耀应该也是“父利其然”中“利”的一部分。结果五岁“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的仲永最后的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应当学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反省自我。要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来教育孩子,看待和对待孩子的行为与表现。 孩子有着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要因为孩子在某方面的稍显突出的表现就感觉作为父母自己很是风光,就去炫耀。 也许就因为我们今天的炫耀和炫耀的心态,我们留给明天甚至是自己一生的伤痛和后悔,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炫耀,孩子的未来就会被涂上一层阴影。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当我们发现自己为了面子去教育孩子,为了炫耀而“展示”孩子时要学会反省和反思,不要让我们的面子成了孩子发展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