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家庭教育难题

——亲子冲突

作 者:
关颖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亲子冲突——家庭教育的一大难题

      父母们时常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总是跟大人对着干!”孩子们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我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犯了什么小错,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知道打骂,根本不听我辩解。”“我想干的事他们就是不让干,我不想干的他们强迫我干,真是烦死人了!”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孩子们对父母的抱怨引起彼此广泛共鸣。

      ——武汉市曾举行“楚才杯”国际中小学作文比赛,小学五年级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在4200份考卷中,超过70%的孩子不约而同地描述了被妈妈逼着赶场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的情形。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威大吼……这是那些为孩子殚精竭虑的妈妈们所始料未及的。在妈妈们看来,这样做是因为爱,是望子成龙,但孩子们并不领情:“妈妈,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我不愿因为这而讨厌你、害怕你,我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

      ——豆瓣网上“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小组”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4万多成员。对于这个自我定义为“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的群体,除了控诉和发泄,也不乏温情告白:“他们将孩子当做了一个‘物’,而不是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谎言2: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谎言3: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保护自己最简单的办法是逃走,到外地读书,到外地工作,自力更生,不依赖就不给他们太多机会伤害你。保持心理的坚强,精神的独立,不让外面的伤害摧毁你。”

      孩子们的宣泄尽管对父母负面评价有片面或极端之处,他们的“对策”并非都有积极作用,但他们的真实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父母自身的问题,以及亲子冲突的积重难返。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即便恨也是“恨铁不成钢”,由爱而生。爱之深,才责之切。然而,在亲子冲突中,却留下了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恨。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全国1000余名在押未成年犯和近千名普通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及“你恨过自己的父母吗”时,未成年犯表示“恨过”的高达42.3%。其中17.1%“父母都恨过”,10.2%“恨过母亲”,15%“恨过父亲”。一个16岁的未成年犯说:“我恨我爸,他对我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我怎么做他都不满意。我老大不小了,当着别人的面,他一点面子都不给……”于是这个孩子辍学、离家、浪迹社会,最终犯罪。许多父母也委屈:“我处处事事为孩子着想,为他做了那么多事,他怎么就是不领情?”孩子对养育他爱他的父母的背叛,进而走上社会的对立面,令做父母的百思不得其解!

      二、冲突探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亲子冲突从根本上说是父母与孩子的“权利之争”。

      在许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他们的一切都应当由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权利,你必须听我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包揽了本应孩子自己做的一切,把自身的付出作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为孩子自身的成长创造条件,使得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智能和社会性参与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求和对各种事物的见解,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观念和行为,对父母所说、所做的一切有积极或消极应对的能力。他们对父母不符合自己意愿或自身特点的要求、批评进行辩解、抵触是在极力争取行使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

      当处理某一个问题时双方都不肯妥协,冲突便不可避免。究其根源之一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孩子权利和独立人格的尊重。

      在我国,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废除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子女对父母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基础。然而当我们在儿童权利保护的视域下审视当今的家庭教育的时候,却清晰地看到了传统社会“家长制”和“成人本位”的阴影,由此衍生的儿童观依然存在。中国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付出的精神和做法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孩子的养育上,一些父母往往按照成年人认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标来左右孩子的成长。在一些父母思想中,“儿童权利”的概念是模糊的或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概念,孩子的童年被“省略”掉了、被“成人化”了,小小年纪便背负着长辈们对一代人的期望,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得不到尊重。

      在教育内容上,一些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们的长远利益,习惯于把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强行灌输给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志为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内容,确定生活目标和行为选择。

      在教育方式上,热衷于对孩子进行单间度的、教条的说教,不屑于听取孩子的意见、取得孩子的认同。

      在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上,以成人为中心的“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循规蹈矩被奉为楷模……

      在全国未成年犯调查中,当我们问未成年犯“你恨父母的原因是什么”时,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里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经常打骂我”34%“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问我”28.7%,“父母总闹矛盾影响我”25.9%,“我有困难不帮我”13.4%,“溺爱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从排在前三位恨父母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习惯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们的“不理解”、“不关心”和“不让做”,折射出父母对孩子的权利和独立人格的漠视,这也是亲子冲突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