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家长:光有爱是不够的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医生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昨天,冒着小雨来到河北师大附中做讲座,中场休息的时候,我的周遭围着很多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我专门做解答。高中阶段家长们确实遇到了孩子从小到大从未遇到的麻烦——不说话、不交流、表情冷淡、动不动就关门、早恋、网络成瘾、辍学等情况普遍存在。焦虑的家长们追着问我:我那么爱我的孩子,为什么得不到他们的回报?

      是啊,孩子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经历了初三的中考冲刺,进入到了高中,话反而少了。本来初中时在学校还处于领先地位,上了高中尤其是上了好高中,那里高手如云,压力自然就随之而来了。以前的优越感突然没有了,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天投来赞许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排名在班里越来越靠后。是孩子的成绩下降了吗?本来性格开朗的孩子,上了高中却变得少言寡语,整天闷闷不乐,不管大人怎么追问,孩子就是不肯说,他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就开始怀疑孩子、怀疑自己了:“老师,你说我们家孩子,初中的时候学习挺好的,也很阳光,到了高中就变得没有斗志了,好像自信心都没了,也不爱跟大人说话了,每天放学后回到自己房间,把门一关,就不出来了。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他初中的时候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就因为中考没有考好,距离上重点校差了2分,我就花钱让他读了现在这所重点中学。我觉得重点学校的硬件、师资等各方面会更好一些,可是现在我在想是不是我错了,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或许他根本没有那个能力?难道当初就不该让他到这所学校来?”

      针对这样的孩子,其实这位家长只说对了一半:家长宁可多花钱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中学,无形中却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步入高中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新环境中的心理烦恼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他们跨入新环境,人生地不熟,因而留恋母校,思念家人。同时,由于和陌生人朝夕相处,免不了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影响情绪,有的甚至丧失理智,行为偏激。

      2.他们从依赖家庭变为独立地过集体生活,由于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因而缺乏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安、苦闷或离群心理。

      3.他们在确立“新的群体”的过程中,交际能力的不成熟使他们心理的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矛盾趋向激化,产生自我烦恼。

      4.教师对新生不甚了解,有时要求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思想消沉、悲观和失望。

      二、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熬过一个阶段的紧张学习和升学考试后,思想上一时形成“空档”,入学后不能立即确定学习目标。

      2.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学习内容有道“坎”,有的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被动,成绩不佳,进而信心失落。

      3.部分新生是原校所在班级的“佼佼者”,进校后,由于“群英荟萃”,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情绪低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想上重点学校却“跌”进了一般中学,心理受到冲击,学习信心不足。

      三、青春期的心理困扰

      他们对身体的发育(如个子高矮、体态胖瘦、生理缺陷)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容易引起疑虑而产生心理困扰。

      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掌握不好分寸。

      个别新生由于各种复杂因素而产生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多疑症等,从而带来苦恼。有的教师将其误解为“思想问题”、“品质问题”而不能“对症下药”,以致心理疾病恶化。

      以上这些心理表现,都会使他们的行为失调。为此,对处在人生转折期的高中学生,搞好心理辅导,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引导他们迈好这人生的关键一步,是极为重要的。

      重点中学的师资的确好,但竞争也更加激烈和残酷,而且又是花钱进来的,家长的这些做法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这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呢?对距离分数线只差几分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他们在能力上并不比其他孩子差,因为考试总是有偶然性的,每次发挥也不可能都那么稳定。尤其是面临大考,心理素质可能是他们之间的重要差距。孩子进了高中自信心全无,这与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也正是这样的孩子需要补上的一课。

      对于那些本来成绩一般,还非要花钱找人进入重点学校的做法,专家是不赞同的。一个基础不好、对学习又没有兴趣的孩子几乎没有从学习中得到过任何成就感,而我们还要把他扔到一堆比自己成绩好得不是一星半点的人堆儿里,这不是对他自信心的摧残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家长们哪,一边做着摧残孩子的事,一边又希望孩子自信,我们用爱禁锢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更可怕的是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实际上正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怜的家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