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数一:重要的是“动”起来 最新的观念是,关于肥胖,“不动”比“运动”的影响更大。一个小学生可能一周运动时间多达3小时,但因为多数时间是“久坐不动”,他还是可能在一个月内胖3公斤。反之,这个小学生的爸爸虽然每周运动不到1小时,却因为工作性质要东奔西跑,反而不容易胖。所以,最好的状况是以身作则,当个喜欢运动、也享受运动的父母。但如果你真的很不喜欢运动,就改变生活形态,多用走路、爬楼梯来增加活动量;或从郊游、骑脚踏车等喜欢的休闲活动开始。 招数二:从“玩”开始 喜欢玩、喜欢身体活动是每个小孩的天性。如果孩子还小,顺势而为带着她去“玩”一项运动。刘妈妈从女儿雯雯4岁起就带她去游泳池玩水,玩了半年,雯雯看见游泳队的哥哥姐姐们很厉害,主动要求学游泳,刘妈妈才帮她找老师,“只要她不怕水,觉得好玩,很快就学会了。”培养运动习惯的过程要切记:兴趣比技巧更重要,不要强求一蹴而就,也不要期待孩子在运动方面多强。你不是要训练运动选手,而是希望培养一个终身有运动习惯、热爱运动的人。 招数三:教练+社团+比赛 即使你擅长某项运动,要教会孩子那项运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技术门槛很高,如游泳、溜冰等。为孩子找有专业教练的体能班,一来避免运动伤害,二来通常也会有其他小孩一起学,最后会成为彼此的运动伙伴。但是选教练很重要,不好的教练可能只注重技巧、高压练习,反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不妨先去试上一两堂,看看教练的教育理念是否与你相符?孩子是不是喜欢上他的课?如果学校里有运动团体,可以鼓励孩子加入,这样孩子持续运动的意愿会比较高。很多孩子即使长大了仍愿意去运动,是因为他对团体有归属感。孩子有兴趣的运动,记得留意相关比赛。竞赛会让他有期待、有目标的努力。很多运动精神,像坚持、毅力、团队合作,都是在比赛时才比较容易被激发出来。 招数四:帮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 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每个孩子。专家提供以下建议,帮助你为不同气质的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外向、爱表现的小孩喜欢玩偏重协调与动作发展的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内向或慢热的孩子比较适合非正式的团体竞赛,能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如果孩子喜欢像足球这类传统的团队运动,可以帮他寻找不看重比赛、而更重视技巧发展与团队合作的球队,也可以考虑游泳、体操或田径。如果小孩运动神经不发达的话,家长应帮助这些孩子搜罗他们每天都能从事又会觉得有趣的体能活动,可试着从安排课程下手。溜冰、跳舞或体操等都可以,全家一起去爬山或骑自行车也很好。 招数五:时间零存整付 运动并不是一定要规定一次要多少时间,心跳达到什么频率,才算是运动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大概的框架: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每分钟心跳130下。运动30分钟可用累积的方式零存整付,每次10分钟就有效果。一般人也不容易在运动中计算心跳,比较简单的指标是运动时“说话会喘”。简言之,每天只要累计30分钟“说话会喘”的活动,每周3次,就是规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