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接待日,我接待了这样一位母亲。 这位母亲对我说,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不管怎么教育,他的学习自觉性都不强,每天放学回家都得家长督促才能学习。如果家长有事出去了,孩子十次有九次都会上网或者看电视。这位母亲说,她为此没少跟孩子着急,孩子也总说,他知道学习很重要,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只要家长一不在家就想玩。这位母亲为此很焦虑,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孩子的问题很有代表性,这位母亲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那么,调动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有没有窍门呢?作为初中一线教师,我建议家长们做到“两问”、“两变”、“一加压”。 1.你为谁学习? 家长在问孩子这个问题前,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和日常表现估计出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样才能针对孩子的回答,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孩子可能会回答:“我不想学习,你们非让我学的”、“我也不知道为了谁而学习”、“为了考上高中及大学而学习”、“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而学习”等等。家长不要急着否定或纠正孩子的想法,而要逐步引导孩子找到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为自己而学习”。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为了其他人、其他目的而学习,都是暂时的,都不足以体现学习的意义。 同时,家长不要再给孩子灌输诸如“学习好了才能受人尊敬”、“学习好了才能挣大钱”、“学习好了才能出人头地”这样功利性的观念,而要告诉孩子“什么都可能会丢、会被夺走,唯独学到手的知识是丢不掉、夺不走的,是终身受用的财富”、“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要为自己而学习”。为了让孩子有更深的认识,家长不妨把自己的经历或者学习的体会讲给孩子听,相信孩子的思想一定会有所触动。 2.你怎样才能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问孩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学习的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孩子只有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长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 如果孩子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家长就要适时引导,及早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兴趣点,并从这里人手,逐渐加大学习量,再扩大到面,使孩子意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苦”和“累”,而是一种“乐”,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引导得法,孩子越学兴趣就越浓,兴趣越浓就越有劲头儿,学习自觉性就渐渐地形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中一定要避免让孩子简单重复以往学过的内容。正确的做法是创造性地重复,即同样的内容,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看,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验,这样孩子才能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种创造性的重复,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研究。只有主动地进行研究,平常看来非常枯燥的知识才会变得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1.变“你行吗?”为“你能行!” 想必家长们都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家长总是强迫或监视孩子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就会懈怠下来。家长发现孩子这一行为后,自然会对孩子进行批评甚至打骂。恶性循环也就由此产生。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独立的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总去打扰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自制力。家长不妨常对孩子说:“学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独立学习。”“我出去一会儿,我相信你一定能在我回来之前完成作业!”孩子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即使他(她)偶尔想开小差或偷懒,耳边也会响起家长的话,从而不断提醒自己:父母这么相信我,我一定要自觉学习,不让父母失望。 2.变“要孩子学”为“孩子要学” 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不要过分干涉,要引导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以命令的口气和强硬的态度要求孩子学习,即使孩子一开始有兴趣,最终也会因家长的指手画脚而失去兴趣,甚至会讨厌学习。 家长要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把“要孩子学”变为“孩子要学”,即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地学习。当然,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家长绝不能含糊,比如一定要让孩子拥有比较规律和完整的学习时间。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后自行支配剩余的时间,鼓励孩子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切忌在完成学校作业后还要求孩子去做课外题。 一加压 “一加压”指适当地给孩子“加压”。 现在的孩子做事往往图快,希望速成,缺乏耐心,而培养学习自觉性并非一日之功,因此孩子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容易恢复原形,在学习上变得更加没有自觉性。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地施加压力。孩子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承受适度的压力,因为有压力才有动力。不能承受压力的孩子不可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人们常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同理,压力可以称为“潜能之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把孩子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 有位哲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才能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才能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才能收获命运!”愿孩子们都能收获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