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交往和成人一样,难免会有矛盾有冲突,也会有欺负行为的发生。在帮助孩子处理之前,家长应该首先区分什么是正常的冲突,什么是欺负行为。 一般来说,双方因为争夺某样东西或者某种利益发生的争斗,是正常的冲突,比如孩子争抢玩具、抢座位等。当这样的冲突发生时,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不必过度解读,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如果没有身体的伤害,家长不必参与其中,因为这破坏了孩子的公平交往,也会令孩子变得胆小依赖,学不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当这样的冲突发生时,家长要着眼长期的影响而不是暂时的结果(比如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占优势),而是着眼于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去处理问题。 对于儿童欺负行为,其实是有严格定义的,那就是:力量较强的一方在未被激惹的情况下,对较弱的一方重复进行的攻击。比如:身体的接触、谩骂或者做鬼脸、起外号、威胁手段、有意在团体中孤立他人等,造成受害者的心理或者身体的伤害及不适。 儿童因长期受欺负而自杀,只是欺负所产生的许多消极后果的一种极端状况。研究发现,受欺负可以导致儿童身体损伤;导致孩子因害怕受欺负不敢上学、对学校失去兴趣甚至逃学;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并伴随头疼、胃疼、失眠、噩梦;还有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 对于经常欺负别人的孩子来说,若不及时制止,则潜藏着更大的危险。他们会把欺负别人作为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会形成攻击型人格;不良的个性会导致他们在同伴团体中受到孤立,这一方面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及人格发展,另一方面会让欺负者结成不良团伙,进一步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发展,成年后他们的犯罪率是其他人的4倍之多。 这里想重点谈谈孩子被欺负之后,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接纳和支持,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也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己的孩子劈头盖脸指责一顿。如果这样,孩子会感到无助、自责甚至悲观绝望。 接下来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并且请孩子和你一起分析一下发生的原因,还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想想解决的办法。有时孩子会想出很多大人不知道的办法,这样做,会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能力。 对一些欺负行为,比如起外号、做鬼脸等,告诉孩子可以先置之不理。因为做出这些行为的孩子,无非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而你的注意恰恰是对这些行为的奖赏,以后也许会更多地发生。如果实在过分,可以请老师协助解决。 这里特别想提醒家长,欺负人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其实是很虚弱的,因此,他们总是喜欢找软柿子捏。所以,要告诉孩子心理上不要害怕,有时只是大声地说出:“你欺负人不对!就是不对!”就可以让第二次欺负免于发生。敢于拒绝别人,也是心理成长的必修课之一,而如果总是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只会让欺负不断重复,越演越烈。若发现你的孩子总是被欺负,千万不要指责自己的孩子,要告诉他不要怕,要从心理上多支持他、肯定他。 欺负的行为是各式各样的,情境也各不相同,处理起来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教给孩子不惹事,不怕事,还要教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比如要和同学结伴而行;注意避开某些人或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段;会求助别人;会佯装服从、智慧逃离;甚至会报警……还要嘱咐孩子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让父母知道。要做到这一点,你对孩子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很重要,否则孩子可能会只敢报喜,不敢报忧,你就无法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让很多问题积压起来,会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