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的行为与特征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大众心理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来,新闻持续报道台湾校园的霸凌事件:录像中一名中学生被一群同学殴打至口吐鲜血,跪在地上,而欺凌他人的学生竟然还对着镜头做出胜利姿势,气焰嚣张;台南市一名女中学生,被人押到公园脱光衣裤被霸凌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警方已经掌握嫌犯7女1男,他们都还是未成年的学生。某中学霸凌已经出现集团化,学生甚至威胁要带枪到校,对老师开枪……这些只是校园霸凌现象的部分案例。而霸凌现象并非仅存在于台湾,在日本、美国等都曾有过因霸凌导致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在国内情况相对较好,但在中小学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欺负排挤同学的现象,影响着校园的和谐安定,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正确认知观的树立有着消极作用。

      霸凌源自英文bully(欺侮)的音译,是一种有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不对称的学生之间,根据挪威学者欧维斯的定义,霸凌指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按照欺凌手段、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型霸凌、网络霸凌等六大类。

      1.关系霸凌。关系霸凌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通常是通过说服同学集体排挤某人,使弱势同学被排拒在团体之外,或借此切断他的社会联结,让他觉得被排挤。这一类的霸凌往往牵涉到言语的霸凌,比如散播不实的谣言,或是排挤、离间小团体的成员。此类霸凌伴随而来的人际疏离感,经常让受害的学生觉得无助、沮丧。

      2.言语霸凌。此类霸凌也相当常见,主要是通过言语来刺伤或嘲笑别人,这种方式容易使人心理受伤,既快又刺中要害,虽然肉眼看不到伤口,但它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时比身体上的攻击来得更严重,而且言语上的欺负与嘲笑往往是肢体霸凌的前奏曲。

      3.肢体霸凌。这是所有霸凌中最容易辨认的一种形态,它有着相当具体的行为表现,通常也会在受害学生身上留下明显的伤痕,包括踢打弱势同学、抢夺他们的东西等。另外,霸凌者通常是全校都认识的学生,他们对别人霸凌的行为也会随着他们年级的增长而变本加厉。

      4.性霸凌。类似性骚扰、性暴力。根据麦克马斯特的研究,性霸凌的具体表现行为包括:有关性或身体部位的有害玩笑,评论或讥笑——黄色笑话、波霸、飞机场、矮冬瓜等;对性取向的讥笑或是对性行为的嘲讽——男人婆、娘娘腔、同性恋等,传递与性有关令人讨厌的纸条或谣言——孩子之间会流传关于性的谣言,如谁和谁在厕所接吻;身体上侵犯的行为——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某人的身体,或是迫使某人涉入非自愿的性行为中,除了严重的性侵害外,凡触碰下体、屁股、胸部、脱裤子、掀裙子、偷看上厕所、偷看换衣服等皆属此类。

      5.反击型霸凌。这是受害学生长期遭受欺压之后的反击行为。通常面对霸凌时,他们生理上会自然地予以回击;有的时候被害者是为了报复,对着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胁;也有部分受凌学生会去欺负比他更弱势的人,这都属于反击型霸凌。必须注意的是,有时此类霸凌的结果相当可怕,在美国甚至有学生因受不了长期霸凌而携枪到学校射杀同学与老师。

      6.网络霸凌。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另一种新兴的霸凌方式——网络霸凌也开始出现。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环境,能通过快速、多元且便利的渠道来交友、聊天、玩游戏。而在网络的世界里,由于隐匿性高,传播范围广,学生很容易成为网络世界的霸凌者。网络霸凌行为包括使用网络散布谣言、留下辱骂或嘲笑的字眼等,如果经常从事这些行为,那就是网络世界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还有下列特点:男生和女生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从学生的自我报告中发现,男生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一般地,男生只会被男生霸凌,女生会被男生及女生霸凌。言语霸凌是最常见的霸凌方式。男生更多使用暴力霸凌,女生则是以散播谣言、社交霸凌为主。

      在霸凌事件中,受害的学生在学校容易有害怕情绪,对学校恐慌而旷课逃学,学业成绩下降,丧失自信心,容易做噩梦,或者出现睡眠障碍,容易有抑郁倾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而对于霸凌他人的学生,则容易出现破坏公物、盗窃、旷课、逃学等行为,具有暴力倾向,反社会行为倾向也比别人高。霸凌行为,对青少年一生的影响非常大,不容忽视。

      什么样的学生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呢?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需要多加关注:该学生个性比较内向害羞、敏感,在人际与社交活动上属于被孤立的一群,在生理发育方面比较迟缓或弱小,有某种身心障碍。

      导致学生有霸凌行为的因素主要要三个方面:首先是个性方面,一般比较没耐心、鲁莽、有支配欲,容易感到挫败,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不遵守规矩。其次是同伴群体间,青少年时期的行为最容易受到有霸凌行为的同伴的影响;最后家庭因素也是产生霸凌的主要方面,多数霸凌者,其家庭多有下列情况,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温暖、父母过度溺爱、缺乏督导、父母教导方式过于严厉,以及存在家庭暴力。

      作为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观察孩子,预防霸凌现象的发生:(1)衣服、书本等个人物品是否有缺损。(2)身上是否有难以解释的伤口。(3)与朋友相处的时间是否减少。(4)是否会害怕到学校,或是害怕走路上学,或者害怕参加社团活动。(5)上下学的路线是否与往常不同,时间是否花得更久。(6)是否突然对课程没兴趣或者成绩下降。(7)回家之后是否会常表现情绪低落。(8)是否会说自己头痛、胃痛,或其他生理问题来请假缺课。(9)是否睡眠质量下降,或是常做噩梦。(10)是否忽然变得食欲不振。(11)是否缺乏自信及自我认同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