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可爱的女儿考试过后异常郁闷,妈妈冰冷的态度和恶劣的情绪让她透不过气来。其实女儿考得不赖:数学100分,语文97分。但看看同事和邻居的孩子都得到了“双百”,妈妈禁不住对女儿又是训斥又是埋怨。 从此以后,每次考试之前,妈妈都要对女儿千交代万交代,女儿进入考场总是心慌意乱、焦虑不堪。每遇临考,她心里都特别紧张,还常常伴随食欲不振、失眠头晕,考试的成绩距离妈妈的要求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女儿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可爱女儿患上了“考试恐惧症”,这竟然是妈妈“伤害”的结果,都是家长盲目追逐分数的虚荣心惹的祸!家长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孩子惧怕考试,易患“学习焦虑症”。 l.孩子要“减负”,家长先“降压” 家长心态平和,孩子学习轻松;家长态度明智,孩子学习快乐。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学习都是很努力的,为什么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徘徊不前呢?根本原因在于心理压力太重、遇到的阻力太大、遭受的挫折太多。研究发现,儿童的好多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家长!家长的心态稳住了,孩子才会减轻压力,轻装上阵。因此,要给孩子减轻负担,就要先给家长减负“降压”。 淡化分数,让孩子轻松学习。孩子读书总是要考试的,家长要理智地认识孩子的考试。考试分数并非是评价孩子学习能力的唯一尺度,如果在分数上过于较真儿、不依不饶,那么只会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无尽的阻力,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技能,导致学习成绩节节败退。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整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每次考试的分数。 2.科学引路,巧破“考试恐惧症” 首先,案例中的家长对女儿实施了系列化的“爱心教育”行为。在和谐的亲子教育过程中了解了女儿的心里痛苦,理解了她的学习感受和考试的焦虑感,由此顺利地加强了亲情感化教育和激励赏识教育,让女儿充分地感受到亲情的教育感召力和家庭的温暖。女儿跟妈妈的心理距离拉近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 然后,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妈妈采取“合理情绪疗法”为女儿成功矫治了考试焦虑症。 诱发事件:考试恐惧感 女儿对考试产生的不合理信念:考前失眠、进考场之后心悸惧怕;考试时心慌焦虑、思维混乱;担心考试不好被妈妈臭骂;考试失败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进了考场仍然会忘记。 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担忧、焦躁不安,进入考场紧张焦虑,考试恐惧心理严重,考试成绩很差。 针对女儿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亲子交流: (1)考前失眠、进考场之后心悸惧怕——“把考试看做是一次家庭作业,做得好与差都不重要,分数高低也无所谓,关键的是认真参与。你是妈妈的好孩子,放心地去考试吧。” (2)考试时心慌焦虑、思维混乱——“考前先静下心来,相信自己的能力,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啊!” (3)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妈妈臭骂——“妈妈不会再去干涉你的学习和考试问题的,会以实际行动让你感受到妈妈的关爱,要相信妈妈哟。” (4)考试失败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你要认识到,考试并不能完全地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只是一种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一种竞争行为,要敢于做勇者,坚信自己的能力,就会获得成功。妈妈相信你的能力!” (5)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进了考场仍然会忘记——“学习贵在自信,只要建立了坚强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不要怕考试的失败,你要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成功就在你眼前!” 妈妈的爱心终于感化了女儿,消除了女儿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她的学习焦虑心理消除了,不再惧怕考试了,能够把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考场上情绪平和,头脑清晰,考试成绩自然也就不断提升。 3.以“小步子期待原理”激发孩子 “小步子期待效应”是科学的教育原理,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用“只追前一名”的期望策略引导孩子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小步子期待原理”亦即“继时接近法”,是强化那些距离最终阶段的学习行为较远而十分接近当前能力范围的行为,一旦达标便迅速转入下一阶段,使孩子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由于学习困难的儿童难以产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小步子”期望目标,以便从他们的行为水准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导着走向高级的学习行为。“略高于现实的要求水准,具有驱使学习行为的功能。”“成功与成功期待会提高下一步的要求水准,失败体验与对失败的恐惧会降低要求水准。” 4.孩子要“天天向上”,家长必须“好好学习” 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教育水平和成材质量。只有不断地学习,家长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能力,才会减少对家庭教育的误导,减小孩子成材道路上的阻力,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当前严重的现实问题表明,不在少数的父母,其较低的文化素质和较差的家庭教育能力很难胜任“家长”的职责。可以这样说,家长的努力“学习”活动势在必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时代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