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关爱青少年易患心理障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健康生活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理有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

      家长期望过高是青少年患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漠视、虐待等行为,也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至今仍躺在病房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小梅,入院前,她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外,1周有3个晚上请家教补习数学和语文,每个周末还要参加英语培训班。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她却因为过大负担而造成精神失常。

      在心理咨询中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大多来自家庭和学校。目前许多父母把自己的生存危机感、争强好胜强加到孩子身上。然而,他们自以为善良的愿望却让孩子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出逆反心理。

      青少年心理疾患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其预防需要全社会配合。所有的教育都应该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自然规律,而不应该老是要青少年超前发展,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家长的“过度教育”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和自主发展的精神。由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依附性强,探索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较差。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期,就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就如我们老师、家长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娇生惯养、倔犟、任性;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还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而我们却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的拼搏是在完善、锻炼自己。

      一位母亲为他18岁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是不是从此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母亲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点头称是。专家接着问,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您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问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您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您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您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就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自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权力。

      综观现实,家庭教育的确存在“呵护”太多,“替代”太多的现象。各种“过度教育”的措施纷纷出笼了,于是,孩子们尝到棒槌太重的滋味,尝到了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金色的童年黯然失色,亮丽的眼睛暗淡无光。这种教育是“无童、无我”的教育,把人当做社会的附庸,把儿童当做成年的附庸,把孩子当做父母的附庸。家庭教育就蜕化为一种“抱着走”、“嚼碎喂”的“包揽”行为。

      为了满足父母“上重点、考名校、洋留学”的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几乎被训练成一架学习“机器”。许多家长和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正常的情绪不能宣泄,个性得不到保护。有些听话的孩子甚至不知自己为什么学习和生活。没有了“隐私”的孩子,成长不会健康,而管教过严的孩子在接触社会时,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在心理上,即使到了20多岁,他们仍没有“断奶”,缺少自我意识。

      家长的过分保护导致如今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青少年人体中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用于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享受人生,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现代家长,切莫对孩子“爱护过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