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必要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内容提要: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教育工作没少做,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假如家长能够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学规律,那么教育孩子时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期望理论

      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目标感,进而导致需要,而需要又激发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则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对此,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M=V×E。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V表示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E表示某一特别行为导致预期效果的概率,即期望值。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懂得了“期望理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对他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即“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老师及社会对他的期望是什么。平时,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经常教育、鼓励和引导孩子,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远大、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对孩子的远大目标进行适当分解,降低难度,从而增大孩子实现分步目标的可能性,让孩子经常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奋斗。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到一所学校对学生们进行测试。之后,他以赞赏的口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并叮嘱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有趣的是,几个月后出现了奇迹: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学习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相处。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名单上的学生,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个善意的谎言对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暗示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从而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和提高。现在,我们把由他人的期待和关爱,导致自己的行为发生与期待趋于一致的有趣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多给孩子爱、关注和期待,用赞赏的口气、满意的眼神去鼓励孩子,传递给他“你能行”、“你很优秀”的信息,增强孩子的信心。孩子一旦感受到了来自家长的爱和肯定,会加倍努力,在各方面争取好成绩,让家长满意。

      归因理论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

      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研究成果,做事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取决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的归因对个人的后继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如果学生把学习的好坏归因于此,认为自己学习好是由于能力强,那他就会信心十足,甚至趾高气扬;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差是由于能力弱,那他就会丧失信心,听任失败。

      2.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如果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优异是个人努力的结果,那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并预期今后再次获胜;如果学生认为成绩糟糕是个人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

      3.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程度。如果学生把学习不好归因于任务太难,那他就会产生抱怨,并把今后学习好的希望寄托在减轻任务难度上;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好是由于任务容易,那他就会提醒自己,今后要认真学习,以应对困难任务。

      4.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坏。如果学生把成败归因于运气的好坏,那么学业成功,他会产生侥幸心理,并祈求今后仍能碰上好运;倘若学业失败,他只好自认倒霉,但愿今后福星高照,好运来临。

      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业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引导他们多从内部、可控的方面进行归因。如归因于学习认真、刻苦、努力,这样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促使他更加发奋学习,而不是把成功归于侥幸、运气、学习条件、他人帮助等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也要引导学生多从内部、可控的方面进行归因,这样容易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反之,如果总是把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不佳、大脑天生迟钝等),必然放弃自身的主观努力,形成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指让别人接受难以做到的高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低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低要求,他就很可能接受那个更高的要求。因为人们总愿意给别人留下始终如一的印象,如他一旦表现出助人为乐的言行,即使别人的要求有些过分,为了维护印象的一贯性,他也要继续助人为乐下去。当然,要求的提出要适当。美国心理学家费里德曼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一项登门访问,向家庭主妇提出由小到大的要求而获得成功的实验,充分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可以适当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孩子先提出较低的要求,等他按照要求做到了,则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让他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利用登门槛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更容易奏效。如对网游成瘾的孩子,家长运用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逐步提出要求。第一天允许孩子上网玩1个小时,第二天则减少到50分钟,以后依次递减,从而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总之,家长向孩子提出“小步走,步步高”的要求,往往能收到奇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