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沟通让孩子不反感老师“告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百事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大多数孩子反感老师向家长“告状”,我的儿子小驳反应更为强烈。这与他自身淘气有关,与老师不懂欣赏孩子也可能有关系,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不会处理那些来自老师的有关孩子评价的负面信息。

      以前,每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我心里总是先“咯噔”一下,听老师反映孩子诸多不是后,我心中愤怒的火苗便“腾腾”往上蹿。当年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无非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厉声批评,孩子沉默不语,我认为他消极抵抗;孩子大声申辩,我认为他是抵赖不认错,气愤至极,保不准还会动手打孩子。所以,小驳特别反感老师给我打电话,我一看来电显示电话号码是老师的,也发怵。我觉得自己应该改变这种恶性循环了。

      现在,小驳在外住校,每周主动向我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他是比较满意自己的:“现在我学习很努力!”

      在他开学一个半月之后,我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询问小驳的学习情况,老师给出了和小驳截然相反的信息:“这孩子一点儿也不知道努力学习。”这句话让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变大了。

      小驳撒谎了?不像不像!我告诫自己不能用老眼光看孩子。老师对孩子有偏见?不可能!都是新生,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不会轻易看走眼一个孩子。那么老师和小驳对同一个人的学习状况评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小驳放假回家的日子一天天地临近,我不得不加快寻找问题症结所在的速度,可想得脑袋疼也没寻思明白。恰巧,姐姐打电话询问我小驳各方面的情况,我把有关孩子学习方面的困惑如实地反映给姐姐。姐姐问我:“他们会不会在衡量标准上出现了问题?咱家小驳是根据以前的学习标准判断学习努力程度。而老师呢,并不了解小驳的成长经历,拿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学生标准来衡量,咱小驳与那样的孩子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细细琢磨姐姐的话,认为愿因应该在此。同时,我在心里思考与小驳的交流策略。

      小驳到家后,先洗澡吃饭,痛快地上网玩了一个小时,然后他跟我聊天了。聊天时,我主动提起:“我给你的老师打电话了。”这样说的目的是想强调我主动询问,而不是老师告他的状。尽管如此,小驳的脸还是瞬间变红,有些恼羞成怒——这应该是多年前老师告状的后遗症。小驳说:“我知道你们通话了,那天老师说,‘你还不用功?你妈都急得火上房了!’我就知道老师跟你告我状了!”

      “算不上告状,定性为沟通你的学习情况更准确。”我心平气和地向儿子解释着。

      “妈妈相信你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你并没有向妈妈虚报。”小驳听我这么说,脸色渐渐恢复正常。我继续说:“问题出在老师身上吗?我记得你跟我说过,她是一位实事求是的老师,我也相信她说的话。于是,就有了让妈妈困惑的问题。你没有说谎,老师反映的情况属实,怎么两个信息却不一致呢?”小驳也眉头轻皱,思索着问题的答案。

      我故意停顿几分钟,让孩子去思考。小驳嘴里轻轻地念叨着:“是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接上他的话茬:“你看能不能是这么回事?”接下来,我把他大姨的分析讲给孩子听。小驳的眉头舒展了,连声说:“应该是,应该是!”

      小驳终于肯接受老师对他的负面评价了,只是这期间需要家长进行转化。我将这次的经验总结如下:首先要肯定孩子,然后客观地分析老师反映的情况,最好能找到老师反映情况里积极的因素。如果没有,那么家长可以帮老师提供一些自己孩子的优点,提示让老师多角度了解孩子。当发现孩子的情绪稳定可以接受建议时,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不要强硬地让孩子改正老师反映的问题,这样做的弊病是孩子的问题不但改不了,还可能恶化,造成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家长也就将自己定位在“老师帮凶”的位置上了。

      我这次很好地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小驳也能够心平气和地分析自身的情况,他说:“我给自己定的标准的确有些低,我若是达到老师认可的努力标准,我的学习成绩可得非常优秀才行!”

      “儿子,咱不用太优秀,但得做到保证不能辜负应该是用于学习的大好时光,是不是?”小驳很爱听我这样的回答。我也很满意自己这次的做法,成功地处理老师的“告状”后,接下来的教育方向就是怎么让孩子主动地向老师定的标准靠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