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机会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作 者:
任芳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知心姐姐:亲子共读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2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个座位算什么?

      公交车上,一对母子吵吵闹闹地站到我身边。与其说吵闹,不如说是母亲一个人在发飙。那个男孩跟儿子差不多大,10岁左右的样子,一脸尴尬,还有些许不忿,最后索性一言不发。

      仔细听了听,大概明白了原委。男孩因为要等母亲一起上车,没抢到座位。只听母亲数落:“你是傻呀还是缺心眼?你等我干什么?还怕我上不了车呀?车来了你就赶快上……”

      看着小男孩委屈的样子,我很想摸摸他的头称赞他一句:“这样的儿子,妈妈应该觉得幸福才是!”

      我想起前段时间在超市的一次经历。我去买鸡翅,当时已经有一对母子在那儿挑拣。因为鸡翅是冻过的,不容易掰开,我随口说了句:“真难弄。”

      一个小男孩很热心地说:“让我妈妈帮你掰吧,她都掰好多了,她特会弄。”

      我笑了,为这孩子的善良和可爱。

      小男孩的妈妈听了,有些责怪:“你这孩子!还挺会替我找事,我自己都弄不过来。”

      我看着那孩子,很真诚地说:“这孩子真好!热心肠,愿意帮助人!”

      孩子被妈妈责怪时的委屈消失了,那表情很是让人感动。那位妈妈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热情地对我说:“没事,我掰好的这些你拣就是了。”

      接到儿子,下车时儿子在车门口等着,并提醒我刷卡。我挽着儿子的胳膊说:“你刚才的提醒真让我觉得温暖。”他问为什么这么说,我对他讲了公交车上的那对母子。问他,如果他是那个男孩,会是什么感受。他说:“如果妈妈这么说我,以后我不敢再关心妈妈了。”

      小孩子就该享受特权吗?

      公交车上,我和儿子旁边空出了两个座位。儿子示意我坐下,我不动,对他说:“你坐吧!”

      他硬是拽我坐下,问我:“既然有座位,为什么不坐?”

      我指了指靠背上的字,说:“黄色座椅是专为特殊人群准备的。”

      他安慰我,又像是安慰自己:“没关系了,一会儿上来人了你再让座就是了。”

      我说:“如果上来有需要的人,你也应该让座。”

      他说:“我也是小孩!”

      “我也是小孩!”他竟然说得那么理直气壮,仿佛小孩子享受特权是应该的。

      我说:“你是小孩没错,但如果有比你更需要的人,你就应该让,比如老人、孕妇,还有比你小的小孩,还有伤残的,你都应该让。”

      他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当你小的时候,在你需要的时候,别人也给你让座了。”

      其实,早在儿子自己能扶着座椅站稳的时候,我就不允许别人给他让座了。我只是想让他明白,在自己能克服困难的时候,尽可能不去麻烦别人。而他也学会了礼貌地拒绝别人的善意:“不用了,阿姨(叔叔),我很快就到了。”

      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小孩子还是善意的。而正是大人们对小孩的这些善意,让孩子觉得自己接受别人的爱纯属理所当然。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接受也同样成为一种习惯。

      “妈妈不爱吃鱼”的故事很古老,却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

      做饭前,父母问得最多的是:“孩子,今天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

      吃饭时,父母说得最多的是:“孩子,吃点这个,多吃点!”

      孩子喜欢吃的食物没人去动,等孩子吃完了,大人才开始吃孩子拨拉剩下的菜。于是,孩子也毫不客气,自己喜欢的菜一定要放在自己面前。偶尔发善心,给爸爸妈妈或老人夹个自己喜欢的菜,大人满心欢喜地称赞孩子的孝心,却不接受孩子的孝心,把那菜又退回到孩子碗里。

      如此种种,孩子明白,自己就是这个家的宝,是这个家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应该爱自己。然而,孩子渐渐长大,走出去了,发现这个世界却不是以他为中心的。得到了太多的爱,他却不知道如何去爱人。于是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受阻,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

      就是这样,我们的父母总是倾尽全力地爱孩子,却很少给机会让孩子学会爱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