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狼爸”萧百佑的教育理念惹人关注,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品行、成绩不符合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如今,他4个孩子中的3个被北大录取。无论是“狼爸”萧百佑,还是美籍华裔“虎妈”蔡美儿,他们严苛的教育方式都引发了人们的思索:对孩子教育是“棍棒”好?还是“糖果”好? 在众多家长看来,“棍棒教育”非常不聪明。众多优秀孩子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教育方式的不可取。 20岁时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以本科生的身份和霍金同台对话;16岁时便创作长篇小说并红遍全国……这些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不是“狼爸”“虎妈”,他们如何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他们又有那些秘诀跟家长们分享?让我们一起倾听3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及培养孩子的故事。 讲述者:王庆国 身份: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 他的儿子王颖20岁时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中学时曾获得过华罗庚数学竞赛金牌。在ACM、世界计算机编程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google编程总决赛中勇夺第二名,这是中国选手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目前在谷歌工作。 “教育孩子的过程要充满智慧” 在王庆国看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关注孩子,帮助他们快乐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发展平台。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动辄去教育孩子。更不能在发现孩子不如家长意愿时,拳脚相加”,王庆国说,他觉得好的做法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经常肯定、表扬、鼓励孩子,让他们开心。与其对孩子进行说教,还不如当孩子表现出一些优异品性时及时进行肯定。 王庆国说,在王颖七八岁时,他们有次一起坐公交车,他在公交车上大声讲话还唱了几句歌曲,儿子突然很不高兴,也不搭理他,事后儿子告诉他,在公共场合不应该大声说话打扰别人。“听到他这么说,我为他感到高兴,我跟他说我会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我将自己的进步归结于儿子,可想而知,他以后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儿子表现优秀时,王庆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夸奖,“每天都会夸他,有时还会动点小计策”,王庆国说,儿子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是90多分甚至满分,但他会经常跟儿子讲考到80多分他就很满意了,“这样会让儿子有一种满足感。” 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做错事时,一些父母会不断唠叨,反复教育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在王庆国看来,这种方法并不聪明,“会让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紧张,况且教育的效果也不会很好。”王庆国的方法是要研究清楚孩子“吃哪一套”。 在王颖十一二岁时,有了踢完球不喜欢洗澡的坏习惯。这时,王庆国并没有像一些父母那样强求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而是邀请自己同学的女儿、跟王颖同龄的一个小姑娘来家里做客,“他很快改掉了不喜欢洗澡的习惯,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很好。我不费‘一枪一弹’就把问题解决了”,王庆国说。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充满智慧”,这句话在王庆国对王颖的教育中处处体现。跟许多孩子一样,王颖在十三四岁时迷恋上了网络。这时,王庆国做了两件事。他了解到王颖所在的学校来了一位很棒的数学老师,王颖对该老师很崇拜,而王颖本身对数学也十分感兴趣,并且成绩很好。于是他给老师打电话,告诉其王颖的情况,希望老师能多给他布置一些题目。“后来老师给他找了一些题目,并不断夸奖他很棒。能跟自己的偶像在一起,而且偶像对他还有这么高的评价,于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不良爱好慢慢地就改变了。” 此外,王庆国还主动为王颖买一些充满知识性的游戏光碟。比如买一些英文游戏碟,当王颖看不懂时,就会主动去翻字典,“这也是在学习知识”。后来王庆国给王颖买的游戏光碟的内容涉及金融、法律、军事等,王颖的知识面变得很宽,与此同时,他还告诉孩子可以通过改动程序、机关、密码等掌握一些游戏技巧,引导王颖对计算机程序有了浓厚兴趣,“不要一看到孩子打游戏,就跟他们高度对立。想改变孩子时,要让孩子很乐意地接受,并且觉得家长是在为他们好。” 努力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 “孩子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有原因,家长应当找到原因,顺势做一些孩子喜欢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骂孩子,有时看似不好的事情,也会变成好事”,王庆国说,王颖小时候上洗手间经常一个小时不出来,后来王庆国发现儿子上厕所时在看希腊神话的书籍,于是他便买了很多这类书籍给儿子看。 “我后来了解到,原来那段时间他们同学间很喜欢讨论希腊神话,于是儿子就看这些书,以便跟同学讨论时成为‘领袖人物’。一旦他因此被同学崇拜,他的读书欲望会更强。我每周会买各式各样的书给他,发现他喜欢哪个类型的书后,又会给他买相应类型的书,培养他读书的兴趣。” 不刻意地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话题延伸,这也是王庆国的一个教育方法。王庆国的朋友从美国给他带回一块手表,王颖在玩耍时把手表扔进水里弄坏了。这时,王庆国不会批评王颖,反而会借机告诉他哪些东西不能浸水,“通过互动,让孩子学到知识,同时也会让孩子心存感激,觉得家是温馨的地方,即使自己做错事,父母也会很宽容。”